《獄中筆記》作者:艾奧莉拉
文案
“我們最好的時光被留在第三帝國。”
——海因茨·加蘭,日記,1947年3月7日
主角:海因茨·加蘭 ┃ 其它:第三帝國,納粹,德國
☆、編者序
“我們最好的時光被留在第三帝國。”
——海因茨?加蘭,日記,1947年3月7日
【書名】獄中筆記
【作者】海因茨?加蘭
【編者】海因茨?加蘭(Jr.)
編者序
這是一個被列為戰犯的納粹軍官在獄中的筆記,其中記載著他對於自己這一生,以及他所經曆的帝國往事的省思。海因茨?加蘭,武裝黨衛隊中校,1936年加入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LAH),1938年後調任帝國安全總局(SD),負責軍隊的情報與保密工作。當他因為促成阿登反擊戰而使第三帝國得以殘喘,於1946年夏季被判處死刑時,正值31歲的年華。在等待死亡的日子裏,他用一本黨衛隊手冊大小的筆記本陸續寫下一些獨白般的文字,用以記錄他對這一生的回顧,以及在時過境遷後對當時人事的反思。
這是一本死者寫給正在走向死亡的人的書,它不屬於我們的世界,正如作者所屬的時代也已被我們遺棄。他帶著向死的心境寫下這些文字,等待另一個世界的同伴向他伸出手來,和他一起走完這段被判罰為虛無的道路。
不過他並沒有走上絞架,而是於1952年假釋並加入了蓋倫組織,以及後來的對外情報局(BND)。這個前納粹黨員以聯邦德國政府成員的身份繼續工作,直到1956年冬季執行任務途中車禍喪生。這本筆記是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的,它記述著他的秘密生涯,以及比這更不為人知的個人思想,後來它躺在了我的掌心。九年過去了,世事變遷,秘密得以重見天日。
我躊躇於它該以怎樣的方式麵見世人。我們棲息於兩種社會倫理,需要多麼貼近他的靈魂,才能理解他所堅持的那些“信仰”呢。而這些迅筆寫下而不加句點的話是作者想要對世人說的嗎?倘或作者果然如他本人所言,“從最初到現在我都是個納粹分子”[1],我們該怎樣看待那些激昂文字之下的惡之花?
然而倘或要原文中那些顛倒破碎,或囿於時代措辭的句子進行修訂,未免有後一時代單方向僭越前一時代的嫌疑。因此即便那些曾被父親在筆記中自嘲過的文筆粗陋,有時平白得近乎幼稚的句子也都未經刪改。我以編者注的形式加入一些背景介紹,或必要的說明。或許這違背了父親的至臻完美,但隻要想想,這個沉默的人曾經在比他更為沉默的世界裏,用他一生中再也未曾用過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內心,我就禁不住想要了解這個人在這個充滿異己的世界上,是怎樣執著地生存過。
願死亡賜予他永恒的安寧。
海因茨?加蘭(Jr.)
1965年12月24日
注:
[1] 見筆記1948年,《菩提樹》一文。
☆、扉頁
我們最好的時光被留在第三帝國。[1]
1946年3月7日
[1] 十年前的3月7日,德國破壞《凡爾賽條約》和《洛迦諾公約》,派兵進入非軍事區萊茵蘭地區。
☆、路德維希港
我是在1945年4月成為戰俘的。那時柏林守軍正在築起街壘,我的老部隊警衛旗在奧地利的崇山之間死戰,德國的每一個城市都燃著戰火,而我放下武器,成為鐐銬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