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了時 BY:凡間
九月瑤台,夢碎一池青萍,月如鉤。寒煙江上,滴滴琉璃,幾何?
金秋銀河,風起萬丈碧濤,星似螢。桫欏樹下,點點芳華,奈何?
楔子
夢好不知春將盡,此恨無端擾清秋。
宋真宗天禧二年,九州百姓安居樂業國固邊守,正應了蒼天禧佑之意。臘月間江浙一帶忽降大雪,連綿三月不歇,人稱百世罕見。雪停之夜,但見浩浩蒼穹中天狼紫微齊出呈鬥拱之勢,又有一星夾帶紫氣由西向東而來,與二星倏忽交錯而過,瞬時光芒大作照得夜空亮如白晝。
異出天象,禍及人塵。
高人觀之,搖頭而歎:
心生緣起,菩提葉落,茶糜花開,從此糾葛紛繞,繚亂牽絆,已成千絲萬縷之勢。
第一章、莫怨黃鶯枝上啼,卻道殘陽晚照裏
緣起,如驚鴻一瞥,雁過留痕。
煙籠寒水月籠紗,江陰河畔遊人暇。錢塘自古繁華。
金秋九月,桂子飄香,殘荷獨聽思鄉曲,棹歌驚起睡鴛鴦。
行了將近一天的路程,縱隻是悠悠然四處遊賞,此時也難免倦乏。踱進這家臨湖而建的茶樓,揀了個靠窗位子坐下。小二連忙湊了上來,抹桌倒水,殷勤伺候。
要了一壺菊花茶,輕抿幾口,頓覺頰齒留香,滿口清甜。不覺微微一笑,江南就是江南,連這小小一杯清茗,都透著一股特有的醇徹溫潤。
難得自在。
想自己少年時便在江湖闖蕩,恩怨是非炎涼冷暖嚐了不少。少時快意則趕馬揚鞭,與友共話天地蒼茫,較世間短長;失意則疏狂一醉,對月劍舞,清嘯中情仇兩忘;烈如勁酒熾火,沈如白水寒霜。俠義行事,無愧天地。待到年紀漸長,不知不覺收了那少年心性,莽撞不再,俠骨仍存,從此將那初入江湖的不羈少年,換做了持重沉穩,堅韌隱忍的“南俠”。
…溫潤如茶。
是對是錯?是得是失?盛名之下,可還有“展昭”?
也曾迷惘於進退之間,也曾困惑於抉擇之際。最終相信,心不變,人不變。他人自有他人道,個中得失寸心知。一份俠骨柔腸,一腔忠肝義膽,展昭仍是展昭。
至死方罷。
思及此處,更是渾身輕鬆,茶香四溢間聽得歌聲陣陣,卻是一首《後庭宴》:
千裏故鄉,十年華屋,亂魂飛過屏山簇。眼重眉褪不勝春,菱花知我銷香玉。
雙雙燕子歸來,應解笑人幽獨。斷歌零舞,遺恨清江曲。萬樹綠低迷,一庭紅撲簌。
聽這歌聲鶯啼婉轉,悠遠纏綿,端的一副好嗓子,隻是曲調低抑消沉,其間又隱著一股幽怨悲意,令人聞之傷感。再聽時,隻覺那歌聲未放含苞,嫩葉尤新,尚留一絲稚嫩童音,歌者竟是名女娃?!往樓下一看,果然,隻見一位少女,不過十三,四歲年紀,正抱了琵琶且彈且唱。少女雖形容尚小,卻是秋水明眸,雪膚嬌唇,顧盼間靈動異常,可想見將來必是傾城絕色。樓中早已有人看的癡了,死盯著少女一張俏臉猛瞧,醜態畢現。
展昭也在看她,隻不過看的是少女眼中的輕愁與哀傷。小小年紀遊走於茶肆酒坊賣唱,必有苦衷,方才那曲《後庭宴》,訴的是思鄉之苦,想是家遭變故,背井離鄉,為維持生計不得已而如此。可歎這人間究竟幾番風和雨,幾許愁與怨,逼人至斯境界?
正當此時,幾個油光滿麵的公子哥兒卻上前將那少女團團圍住。“小美人兒,好嫩的嗓子啊!”當中一人笑的下作,滿臉肥肉一堆,皺在了一塊,直令人作嘔,“給咱爺們兒幾個來上一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