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T
終於貼完了。長出一口氣。:)到後來,真的希望趕緊貼完,因為學業上的事,導師越催
越緊,而我又不善於一心二用。
雖然不是學文學的,但在國內上學的時候,就開始寫小說――因為總想換一個節奏來體驗
生活――一個更慢、更細、更悠遠的節奏。倒不是鄙視“現實生活”中的雞毛蒜皮,而是
好像隻有通過那個更慢、更細、更悠遠的節奏,才能反過來體會到雞毛蒜皮中的似水柔情
。到美國來之後的這幾年,沒寫過小說,因為忙。這個暑假沒回家,突然覺得有必要拿一
麵鏡子,好好照一照自己的生活,於是有了這個東西。
小說裏的這幾個人,個性上,都有模糊的原型(故事純屬虛構),都是我的朋友。當然為
了突出人物的個性和特征,我對他們都做了很大的技術處理。比如現實中的如意雖然不是
那麼漂亮,但絕對沒有一個梯形的臉。如果這篇小說要有一個題記,就是獻給他們。當然
不是謝謝他們給我提供了寫小說的素材,而是謝謝他們的存在和掙紮,教給我寬容和同情
。雖然他們從我的筆下走出來,但走出來之後就有了自己的靈魂,一個個沒有家園的靈魂
。我創造出他們,不是要對他們的是非善惡,作一個居高臨下的判斷,也不想引導讀者這
樣作,我聽他們講他們的故事,或者聽他們的沉默。我的心態,就像崔健在《時代的晚上
》裏唱得那樣:“把那隻手也給我,把它放在我的心上,檢查一下我心裏的病,是否和你
的一樣。”
在小說裏,我對他們都很殘忍,雖然沒有給他們設計什麼大不了的“悲劇”,讓他們斷胳
膊斷腿什麼的,:)但是讓他們活在鋒利的孤獨裏。讓他們的寧靜生活,變成一根細細的
鋼絲。但殘忍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本意是同情。因為覺得大家都活得不容易――無論是愛
而不被愛的,還是被愛而不愛的――大家活得都不容易。我的同情不是居高臨下式的,而
是身臨其境式的,意思是:你看,你雖然是孤獨的,但是在孤獨這一點上,你並不孤獨。
我寫的這幾個人,都不是什麼聖人,就像生活中的你我一樣,都被自己的局限性給囚禁了
――陳朗的自命不凡,周禾的精神世界貧乏,如意的不漂亮,一平的虛榮,小蕾幾近病態
的妄想,Adam的麻木――但是也象你我一樣,他們也有他們的明亮之處――陳朗的靈氣,
周禾的寬厚,如意的爽朗,一平的幽默,小蕾的清純,Adam對愛的渴望。這些在明亮和灰
暗之間徘徊的人,他們想得到幸福。他們掙紮。他們在虛無麵前活到死皮賴臉的境地。在
這一點上,作者,被寫出來的人,和讀者,是平等的。我覺得人性的美,不僅僅表現在那
些“高大全”們的英勇無畏舉動,而且表現在普普通通的人,在自己的局限性麵前的不甘
心。
關於寫作風格。有朋友指出我重形式不重內容。說實話,我不是很理解這個批評的含義。
對我來說,中文是很美的一種語言,我希望自己的文字不辱沒它的美。但是,另一方麵,
我覺得小說不是詩,它的靈魂不是語言,而是感受的真誠。如果一定要讓我總結一個關於
形式和內容的“理論”,我希望小說的語言和內容就像時裝和身材的關係――衣服要漂亮
,但上限是不要搶了身材的風頭,下限是不要對身材沒有一點點烘托。
關於內容。有些讀者說我寫的小說沒有什麼故事情節。這點我同意。如果因此讓一些讀者
失去耐心,我雖然很抱歉,但也無能為力。還是我以前的那句話,我喜歡寫人的狀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