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2)

作者:靳羽西

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定價:23.00

第一章 儀 禮

中國是“禮儀之邦”,這是因為我們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這種文明曆史的輝煌是現在西方很多發達國家所望塵莫及的。但是中國是“禮儀之邦”,並不等於說在中國每個人都有很高的文明道德標準。我感到有時一些人很沒有禮貌,不僅不懂國際的禮儀,甚至連中國傳統的禮儀也沒有。現在我們談的是一些被國際上一致認同和約定俗成的禮儀準則,相信隻要學著去做,當你到世界各地去時,就不會有任何不得體的舉止和行為了。

現代的文禮儀相當於昨天來說已不再是單純的一種規則。他們是有根基的,是因曆史淵源而建立的,是長時間形成的原則,我們今天所學的東西就是這種根深蒂固的原則。

200多年前,當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隻有15歲時,他有一個小本子,上麵有一些針對他自己用的社交禮儀,他的建議很簡單,卻很實用,具有普遍意義。

比如說他告訴自己:不要批評別人;父母或老師有責任教育孩子;如果你看到一個長輩比你重要的人從你身邊走過,你應該表示尊重;如果你看到一個遭受不幸的人,即使他是你的敵人,你也要表示你的仁慈和善良;在公眾場合不能大笑,過於張揚;在寫信的時候或介紹自己的時候,要適當注意自己的姓名和台頭;要注意自己的名譽;寧可自己“孤家寡人”,也不要做一個不受歡迎的參與者;做一個十分有趣的、健談的人……

後來在弗吉尼亞洲,一個很有錢的英國莊園主、爵士就很看重喬治·華盛頓,他邀請喬治·華盛頓來參加家裏所有的重要活動,因為華盛頓有了很完美的禮貌和社交的技巧。這種道德基礎對他後來成為軍隊的統帥及美國總統很有幫助。他自己定的這些規矩也造就了日後良好的禮貌、道德規範以及人生價值觀等等。

說到禮儀,我總是會想起曾經在一些地方看到的不愉快的場麵,比如說在街頭有人吵架。這樣的現象我在美國、日本、韓國和我們中國都親眼看見過。每一次看見我心裏就很難過,甚至會影響一整天的情緒,因為這是最無禮的舉止表現。反而我在泰國就從未看到這樣的情況,就我個人的感覺而言,泰國是我印象中最講禮貌、最體現文明的國家。他們平常講話聲音都是低低的,這可能和佛教的教義有關。有一次我在曼穀的半島酒店結賬的時候,酒店司機等在旁邊。我辦完手續上車後,他對我說:“羽西小姐,我真抱歉,剛才結賬的時候,我們那位小姐說話的聲音和態度不夠禮貌,我代表酒店向你表示道歉。”聽了他的話以後,我特別感動,因為我自己並沒有感覺到這位小姐有什麼特別不禮貌的地方。但是從這位司機的標準來看,可能是她的聲音大了一點兒,語氣硬了一點兒。盡管他的職位隻是一個司機而已(如果他是酒店總經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他認為,凡是泰國人做得不夠完美的地方,他要承擔責任,這不是最高文明的表現嗎?

伴隨著這種精神,我們先談談儀禮中的幾個部分:日常禮貌、接聽電話、特殊場合、接人待物、做客送禮等。

一、日常禮貌

為了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使我們周圍的人更友好,以下是我們每天還需要練習的有關在不同的場合的日常禮貌的細節。

1、在公共交通工具上

現代人出行非常方便,有寬敞的馬路,有出租車或公共汽車,出遠門還有飛機、火車、高速公路、長途車及遊船。

交通發達了,相應的乘車禮節也在發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遵守秩序,排隊等候,讓座給老人和婦女,都是關於公共道德的基本觀點。西方國家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公共場所的禮貌就是排隊等候。特別是坐公共汽車、坐火車和買票的時候。

在中國,我看到有些人上車後要搶座位,即使車上有足夠的空位,還會發生這種現象。這是個環習慣。包括我建在上海的公司的班車上一度也是如此,這是特別粗魯的行為,沒有同事間的相互尊重、沒有關懷。在一些文明高度發達的國家,人在所有場合都排隊,這就是文明的表現。排隊是表示你對別人所懷有的尊重和關心。也就是說,你用你的身體語言向眾人表示:我在意人。尤其是對婦女及老人的關懷。

(1)坐飛機

在西方,一般沒有到機場接人、送人的習慣。因為時間很寶貴,他們認為接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你進機場或出機艙後,完全可以坐出租車去你要去的地方,沒有必要讓別人接送。

旅行時輕裝便行非常重要,手提物品也不能太多、太大。我常常看到有人旅行時,手中拿幾個紙袋子,看上去不方便,更不得體。我自己常用一個比我需要量大一些行李,因為旅行有時會增加東西。而且,我永遠都不會隨身帶一個很薄的,可以折起來的行李袋。把它放在行李包底部,待需要的時候,可以馬上拿出來用。

上飛機後,最基本的一點是當你坐下來時,就要把安全帶係好,等待起飛。要整個飛行的過程中,你都要把安全帶係好。因為飛機可能遇到意相不到的氣流,有時出現相當厲害的顛簸,這是對你的安全不利的。在飛機上,你要遵守一切規章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