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默默地敬奠這些蒼翠精致的英雄們。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A A
〔1〕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一日《語絲》周刊第三期。
〔2〕 猩紅色的梔子 梔子,一種常綠灌木,夏日開花,一般為白色或淡黃色;紅梔
子花是罕見的品種。據《廣群芳譜》卷三十八引《萬花穀》載:“蜀孟昶十月宴芳林園,賞
紅梔子花;其花六出而紅,清香如梅。”
影的告別〔1〕
人睡到不知道時候的時候,就會有影來告別,說出那些
話——
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裏,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裏,我不願去;有我所不
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裏,我不願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樂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隨你了,我不願住。
我不願意!
嗚乎嗚乎,我不願意,我不如彷徨於無地。
我不過一個影,要別你而沉沒在黑暗裏了。然而黑暗又會吞並我,然而光明又會使我消
失。
然而我不願彷徨於明暗之間,我不如在黑暗裏沉沒。
然而我終於彷徨於明暗之間,我不知道是黃昏還是黎明。
我姑且舉灰黑的手裝作喝幹一杯酒,我將在不知道時候的時候獨自遠行。
嗚乎嗚乎,倘若黃昏,黑夜自然會來沉沒我,否則我要被白天消失,如果現是黎明。
朋友,時候近了。
我將向黑暗裏彷徨於無地。
你還想我的贈品。我能獻你甚麼呢?無已,則仍是黑暗和虛空而已。但是,我願意隻是
黑暗,或者會消失於你的白天;我願意隻是虛空,決不占你的心地。
我願意這樣,朋友——
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並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裏。
隻有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於我自己。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1〕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八日《語絲》周刊第四期。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八日作者在給許廣平的信中曾說:“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為我常
覺得惟‘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卻偏要向這些作絕望的抗戰,所以很多著偏激的聲音
。其實這或者是年齡和經曆的關係,也許未必一定的確的,因為我終於不能證實:惟黑暗與
虛無乃是實有。”(《兩地書·四》)可參看。
求 乞 者〔1〕
我順著剝落的高牆走路,踏著鬆的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露在牆
頭的高樹的枝條帶著還未幹枯的葉子在我頭上搖動。
微風起來,四麵都是灰土。
一個孩子向我求乞,也穿著夾衣,也不見得悲戚,而攔著磕頭,追著哀呼。
我厭惡他的聲調,態度。我憎惡他並不悲哀,近於兒戲;我煩厭他這追著哀呼。
我走路。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四麵都是灰土。
一個孩子向我求乞,也穿著夾衣,也不見得悲戚,但是啞的,攤開手,裝著手勢。
我就憎惡他這手勢。而且,他或者並不啞,這不過是一種求乞的法子。
我不布施,我無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給與煩膩,疑心,憎惡。
我順著倒敗的泥牆走路,斷磚疊在牆缺口,牆裏麵沒有什麼。微風起來,送秋寒穿透我
的夾衣;四麵都是灰土。
我想著我將用什麼方法求乞:發聲,用怎樣聲調?裝啞,用怎樣手勢?……
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
我將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將得到自居於布施之上者的煩膩,疑心,憎惡。
我將用無所為和沉默求乞……
我至少將得到虛無。
微風起來,四麵都是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
灰土,灰土,……
………………
灰土……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1〕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八日《語絲》周刊第四期。
我的失戀〔1〕
——擬古的新打油詩〔2〕
想去尋她山太高,
低頭無法淚沾袍。
愛人贈我百蝶巾;
回她什麼:貓頭鷹。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
想去尋她人擁擠,
仰頭無法淚沾耳。
愛人贈我雙燕圖;
回她什麼:冰糖壺盧〔3〕。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胡塗。
想去尋她河水深,
歪頭無法淚沾襟。
愛人贈我金表索;
回她什麼:發汗藥。
從此翻臉不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