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哭喪棒:舊時在為父母送殯時,兒子須手拄"孝杖",以表示悲痛難支.阿Q因厭惡假洋鬼子,所以把他的手杖咒為"哭喪棒".

⑦"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語見《孟子·離婁》.據漢代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⑧"若敖之鬼餒而":語出《左傳》宣公四年:楚國令尹子良(若敖氏)的兒子越椒長相凶惡,子良的哥哥子文認為越椒長大後會招致滅族之禍,要子良殺死他.子良沒有依從.子文臨死時說:"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意□

(⒎)"黃傘格":一種寫信格式.這樣的信表示對於對方的恭敬.

(⒏)柿油黨的頂子:柿油黨是"自由黨"的諧音,作者在《華蓋集續集·阿Q正傳的成因》中說:"''柿油黨''……原是''自由黨'',鄉下人不能懂,便訛成他們能懂的''柿油黨''了."頂子是清代官員帽頂上表示官階的帽珠.這裏是未莊人把自由黨的徽章比作官員的"頂子".

(⒐)翰林:唐代以來皇帝的文學侍從的名稱.明、清時代凡進士選入翰林院供職者通稱翰林,擔任編修國史、起草文件等工作,是一種名望較高的文職官銜.

(⒑)劉海仙:指五代時的劉海蟾.相傳他在終南山修道成仙.流行於民間的他的畫像,一般都是披著長發,前額覆有短發.

(⒒)洪哥:大概指黎元洪.他原任清朝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的協統(相當於以後的旅長),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時,被拉出來擔任革命軍的鄂軍都督.他並未參與武昌起義的籌劃.

(⒓)羲皇:指伏羲氏.傳說中我國上古時代的帝王.他的時代過去曾被形容為太平盛世.

全文完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文楚楚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