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第四個問題:分成"左,右腦"來考慮
現在,"左腦和右腦"的說法已相當普遍。明確劃分左右腦,並對其功
能進行分別考慮確定很有意思。但是,正如第四章 所說,人的左右腦是
相互聯係在一起的。
我之所以使用"左腦和右腦"的說法,目的是通過這種說法去表達"說
理"和"感性","物質"和"精神"的概念,並進而說明我們應該"何時,如何
"去培養它們。
第五個問題:類型教育和"精神"
在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我以漢字卡片為例,提出了今後教育的一種方
法——"類型教育"。在這裏提出如此具體的"類型教育",也許會有人覺得
有矛盾。但是,當大家讀了第4章和第5章以後,我想,大家就不會覺得
有矛盾,而且能夠理解孩子為什麼具有如此之大的潛能。
但是,類型教育必須從培養人的心靈和品質開始,而不是培養人的知
識能力,這一點極其重要。把以前日本教育所遺忘的"還剩一半的教育"
放在第一位,把智能教育放在第二位,這就是我要強調的。
孩子都具有卓越的能力和良好的可塑性。通過早期的培養,可以使這
些能力和可塑性變成孩子的性格和氣質,甚至變成左右孩子一生的人性。
但是,大家卻再漫不經心之間將孩子的這些潛能和可塑性一個一個地扼殺
在萌芽之中。
直到孩子上學以後,大家才想到要恢複孩子的潛能和可塑性,結果苦
不堪言。這就是現在教育的現狀。
1986年7月16日,文部省在重新審定「幼兒園教育綱要」的時候,
公布了一項中間報告。報告對文字,數量和漢字教育等進行了如下的闡述。
"在個人差距很大的幼兒時期,讓孩子機械地背誦文字和數量,對孩
子進行集體指導,會把孩子自發產生的興趣,愛好和思考扼殺在萌芽之中。
"
我對此表示懷疑: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能這麼說呢?
正如前麵所說,盡管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對人自身的認識
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就連文字和數字教育這麼簡單的問題,在現階
段,人們還一無所知,不知道在那個時期教育孩子最合適。
關於漢字教育的問題,我在本書當中也做了詳細的說明。幼兒再沒有
進入幼兒園之前可以很好地記住漢字。雖然我是一個外行,但是如果孩子
有適當的指導,我估計,孩子從早在零歲的時候開始就能記住漢字。
我們很難想象,孩子記住了漢字會讓他失去自發的興趣,會扼殺他思
考的萌芽。
因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中間報告關於幼兒園教育的這一段發
言的根據是什麼。
確實,如果我們忽視每個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想在同一時間裏教會孩
子同一樣東西,那麼有的孩子就會失去興趣,並且不能很好地掌握。但是,
他的原因在於指導方法的不當,而不在於在這個時期開始漢字教育太早
了。
中間報告的發言似乎在告訴大家:在這個時期不能進行漢字教育,從
而使父母深感困惑,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才好。
另外,在剛才的「綱要」當中,也沒有把"與他人的關係"和"與自然
的關係"列為這個時期的"重要是項"。誠然,教育需要從更早的時期,就
開始考慮這些還事項。
我認為,人必須在很小的時候就做好這些事項。如果從進入幼兒園才
開始學習的話,那就晚了。
正如本書所說的那樣,我們不許對"時期"的設定進行嚴密的考慮,看
是從零歲開始,還是從胎內開始。
總之,文部省對教育"時期"的看法是含糊的,他沒有明確的根據。不
僅文部省,而且全世界對"嬰幼兒時期"的看法都很含糊。因此,母親在教
育自己的子女時會產生困惑,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