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幾位宮主見來了宰相,不好造次,便把張瓊之事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一遍。
範質道:“下官此來,正是奉了皇上之命,協同禦史前來審理此案的,但請諸位宮主稍安無躁,暫且回家靜候,待下官見過皇上,然後與禦史大人審理之後,自會與張將軍討個公道的……”說罷,便與董環同進後宮麵聖。不一會,二人出來了,四位宮主圍了上來,查根問底。範質道:“下官領了聖諭,立即聯同禦史大人前去審理此案,務必查個水落石出,從嚴究辦。你們四位且先回府,皇上說了,自會還張將軍一個公道的。”
四位宮主聽了,這才無話,各自回府去了。
再說這範質、董環領了皇命,先是彙齊大理卿丁長盛一同到天牢查核,證實張瓊之死,實是出於氣憤難平而自縊,並非它殺。致於張瓊頭上之傷,據大理寺記錄是入獄前就有的,是帶傷入獄。據說是石漢卿在禦前打傷的。在禦前打傷哪就是在皇帝麵前打傷的了?又到張瓊家中查核,除妻小外,隻有仆婦四人,僮仆三人,並無敢死勇士。
董環向範質道:“這事如何處置?難道我等去問皇上?”
範質笑道:“豈有此理。你忘了剛才皇上說的:……張瓊對國家有功,如今屈死獄中,若不徹查究辦,難平諸將之忿……。這分明是令你我徹查究辦就是了,如今若半途回報,豈不是去找罵麼?”
董環道:“依相公之意,如何處置方妥?”
範質道:“皇上既命你我徹查究辦,我等隻有奉旨行事就是了。”
於是,二人回到禦史府,立即升堂,派出差人傳訊石漢卿,史圭及當時在場的人等。一經審訊,證實了張瓊頭上的傷確是石漢卿用金瓜錘擊打的。
董環道:“好個石漢卿,在朝堂之上,當著皇上麵前用金瓜錘打大臣,你可知罪?”
石漢卿大喊道:“微臣無罪!微臣是奉皇上之命打他的,臣無罪!”
範質擊案喝道:“好個石漢卿,皇上命你用金瓜錘打死張瓊的麼?”
石漢卿嚷道:“冤枉!微臣並未打死張瓊!”
董環道:“本官並未說你打死張瓊。本官隻問你個當廷謀殺大臣之罪。”
石漢卿道:“微臣是奉皇上之命打張瓊的,並無謀殺大臣。”
範質道:“哪張瓊隻是用手打你……”
石漢卿嚷道:“不!不!他是拳打腳踢……”
範質道:“對的。他是拳打腳踢你。皇上叫你打他,你也盡可拳打腳踢還他,並沒叫你殺他。你乘他俯伏之機,用金瓜錘猛擊頭顱,使他當時昏絕,分明是要置他於死地,這還不是謀殺大臣?”
石漢卿見辯他不過,便發橫道:“不管你兩個怎麼說,反正我是奉了皇上之命打他的,我要請皇上為我作證。”
又再問:“你誣張瓊養有三百敢死勇士,蓄意謀反,按本官查核,他家除了四個仆婦之外,隻有三個僮仆,爾何來三百勇士?”
石漢卿強辯道:“張瓊說他手下的人,個個以一當百,哪不就等於三百了?”
範質聽了,微微一笑道:“好個石漢卿,還在這裏利口辯辭。本官今天在這兒審你,也是奉了皇上聖諭的。”說罷,便命把一幹人等暫且收押,寫了一份處置呈文,與董環一同簽署了,即速入宮呈報皇上。
誰知這事鬧的通了天,身居後宮的麗貴妃墜兒得知此事,也向皇上抱怨不已,說他妄聽小人讒言,傷了功臣。趙爍被嘮叨不過,正一肚子氣,見二人呈來的文書,看了一看,揮手說道:“還呈報甚麼?你們瞧著辦就是了。”
二人聽了,董環還是心中沒底,問範質。範質道:“你是禦史大夫呢,還須問我?這個‘當廷謀殺朝廷大臣’該怎麼判就怎麼判。”
於是,兩人升堂,當堂宣判石漢卿的謀殺朝廷大臣罪,斬立決。判史圭遣發回家,永不錄用,結了此案。
原來當年趙光義收買了後周內庭的一些宮監,石漢卿,史圭就是其中的兩個,也是曾向二王爺趙光義私報後周內庭消息,立了功勞的,大宋立國之後,他們也都仍舊留在後庭,奉侍趙爍,由於趙光義在趙爍麵前說了好話,因此他們也得到趙爍寵信。可是,這次的事兒鬧得太過火了,這些內監畢竟都屬小字輩人物,而張瓊卻是南征北戰,開邦立國的功臣,而且,他身邊還有一大群,都是曾經與皇上同生死,共患難,闖蕩江湖,出生入死的弟兄們,都是皇上的親信,這兩個小太監惹得起嗎?皇帝能忘得了他們的功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