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靜心

如果要提升自己的境界,非需要一種信念、思想來作為準繩不可。每人身上都縛有兩條繩子:一條牽在魔鬼的手中,時刻欲把人引到地獄裏麵;另外一條繩子,就是人性的掙紮,想要升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覺醒。

一麵佛性、一麵魔性

正見就是正確的知見,是佛教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項事業想要長久地發展,絕對離不開正見的指導。在中國古代,群臣朝拜的殿堂,正中一般都高懸“正大光明”的匾額。我很喜歡這四個字,經常臨寫出來,送給一些朋友。我一直認為,隻有正確的東西,才能持久;隻有光明的東西,才能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

人身上都有兩麵性,一麵天使、一麵魔鬼;或者一麵佛性、一麵魔性,這兩麵會互相拉扯。魔鬼的一麵,表現出來的就是無止境的貪婪和欲望,人應當超越他獸性和黑暗的一麵,努力成為一個有理想和有社會責任的人。佛教提倡禪修,意為讓修行者從平庸和麻痹的狀態,走入內心深處,覺知後進而升華自己,以求獲得智力和能力的全麵發展,從這一點看,佛教徒對自己的種種淨化和提升,與馬克思所提倡的在共產主義時代人的全麵發展,有很多共同之處。

如果要提升自己的境界,非需要一種信念、思想來作為準繩不可。每人身上都縛有兩條繩子:一條牽在魔鬼的手中,時刻欲把人引到地獄裏麵;另外一條繩子,就是人性的掙紮,想要升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覺醒。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多麼智慧、多麼偉大的人,在奔向理想、奔向光明的征程中,絕對不會一帆風順而沒有任何挫折,關鍵在於怎麼看待和理解,怎麼去轉換,這決定著人在奔向理想、奔向未來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遠。而這種理解、看待和轉換,就來自於正確的知見。

“正見”,就是正確地理解世間,正確地看待人生,正確地看待財富,正確地看待名望和地位。把這些正確的思想時刻貫注到我們生活中時,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什麼是正確的解讀呢?

比如說,一般人總是認為金錢越多越好,名望越大越好,地位越高越好,實際上思考問題不能隻是這樣浮於表麵,而是要去思考這件事情如此存在的規則是什麼。比如說家庭,其存在的定理在哪裏?父母、子女、社交圈子、夫妻兩人的精神境界、對生活的解讀,等等,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定義,需要深入地去思考,不要隻看到表麵,就想著去占有人、占有物。

碰到問題,多向思維的人,所得到的結論比較正確;單向思維的人,往往都會碰壁。

就以家庭問題來分析,現在他(她)很年輕、很漂亮、很英俊、很有錢,再過二十年衰老了,你還喜歡嗎?哪一天他破產了,你還喜歡嗎?——這種思考,就是把一切你在乎的東西拿掉以後,看看還剩下什麼,還喜歡什麼。我經常跟大家講,愛就是“深深的理解和無盡的包容”。真正的婚姻首先建立在人性上,婚姻不是占有,而是包容和理解。古人有些話,真的就是婚姻的真諦。一位母親告訴她的女兒婚姻好比用手抓住一把沙子,要是你抓的緊,沙子就會流掉,放的太鬆也會流掉,隻有不鬆不緊才會留住沙子。“愛,是深深的理解和無盡的包容,”這種愛和包容,就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要從生命的角度,從社會正義的角度去看待它。

以什麼樣的心去解讀這個世間,就會得到一期什麼樣的生命之果,這就是因果規律。

我們會解讀遇到的每一個人,也會被每一個遇到的人所解讀。如果你是一個智者,生活就會很幸福,因為智者能夠從很高的角度去解讀這個世界。好比如果要看地麵上的一些東西,站在第一層、第二層,還是樓頂,視野肯定大不相同,站得越高,地麵事物的差異性就會越小,如果站在外太空,那又會看見什麼。大家想,我們解讀事物的差異性來自哪裏,不就是取決於我們的定位、我們的高度嗎,不就是取決於我們對事物存在規律的理解嗎?

這些認識都會影響決策,和選擇人生道路的正確性。

打坐就是一個收心的過程,打坐時,要靜下來思考,以求得改變、提升和淨化,反省每一天的得失,麵對自己那一顆心,覺察其中的不安和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