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淩素素。一個漂泊在異國他鄉的33歲的女子。在Paris我租戶的小屋裏,收到了一張明信片。
我有些好奇。顯然這明星片是國內寄來的。明信片的一麵印有一副古鎮風貌的照片,我看不出明顯的標誌性建築,不知是何處。明星片的另一麵上,用遒勁有力的字體書寫著一首詩:
風的手
把我推離你的身體
溫暖隻是
殘留在枝頭
我帶不走那一生的溫柔
黑的夜
裹走我寂寞的靈魂
飛舞
飄零
何處尋找
生命終點的歸宿
一路風嘯
與滿目蒼涼的大地親吻
夢依舊
擁抱
激情萬般的歲月
流浪到世界的盡頭。
這應該算不上一首好詩,雖然我不太懂得詩。但那字絕對是好字。詩底下是一行小字,很明顯是另一個人所寫,娟秀清麗,寫到:不用尋找,我們已到了美麗的天堂。
我睜大了兩隻眼睛,你千萬別以為我是因為驚訝,在猜測這個明星片的由來。我自然不用去想,就知道這兩個寫字的人。我睜大眼睛,是因為我有了一種不祥之感。我想從這張明星片上看透什麼,可是我除了這首詩和那行小字,什麼也看不出。明信片上既沒有落款也沒有日期。但是我似乎感受到,手中的明星片在無聲地催促我回國。
或許我真的該回一次家了。自從離開祖國,離開家鄉這五年,我沒有回去過。除了偶爾與哥哥通個信什麼的,我覺得那裏好像並沒有我值得牽掛的東西。因為令我牽掛的早已藏在了我的心裏,跟隨我一起背井離鄉。想來,其實也就是我父親一人。有時,我也奇怪自己如今為何變得有些鐵石心腸。而就在現在,我看著手中的明星片,竟感覺自己有些迫不及待了。
我開始翻箱倒櫃。你是否會覺得我租住的房子很大,裏麵擺放著各種古典式的家具?那你就要失望了。我所謂的翻箱倒櫃,無非就是把幾個收納箱裏的衣物全部倒在了那張狹小的床上,堆放在唯一一張藤椅上,然後收拾進我那兩隻塞在床底下的旅行箱裏。我的租住屋不過八個平米,這五年來我一直蜷縮在這張小小的床上。但是,小屋雖然身處都市,卻在鬧中取靜,我喜歡。Franck曾經無數次地動員我搬離此處,說他家裏可以為我提供條件優裕數倍的住所,然而,我舍不得搬離。
我急速地整理著我的那些衣物,好看但並不貴重。我喜歡穿衣打扮,每一件好看的衣服,就像是我的精神鴉片,一穿上,精神十足。但在這樣一個夢幻之都,想買一件中意的衣服並不容易。我必須省吃儉用,還要抽空去大賣場淘貨。Franck經常笑我,用他並不熟練的中文說:“你是死要麵子活受罪。”是的,我現在特別怕欠人情。欠下的情是要還的,我拿什麼去還。我現在連答應他求婚的權利都還沒有。事實上,我連做他情人的資格也沒有。好在身處這個浪漫的國度,浪漫的城市,情人並不像在國內那樣,遭人斥責。我也就隨鄉入俗了,我在這裏扮演著我單身女子的身份,做著Franck的情人。關鍵還在於,在我的內心,我早就把自己歸入單身女子的行列了。
在我倒出最後一個歸納箱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張已經泛黃的照片。照片上有四個女孩,她們臉上的笑容真的很美。這種美裏麵,我看到了青春、友誼、快樂、憧憬……我不由停下手中的事,看著照片,照片上留著長辮子的朱雪梅,腮邊兩個小酒窩;剪著短發的顧婉婷,咪咪微笑,顯得嫵媚;諸葛嵐最顯藝術範,黑黑的長發梳成一個大辮子,在發梢係了一個藍色的蝴蝶結,然後把長辮繞道胸前,微微頷首;在四人當中,我最不好看,張著嘴傻樂,耳邊梳著兩隻羊角辮。
這泛黃的照片訴說著它的年齡。近二十年了。當年的妙齡少女,現在都已經過了三十,感覺自己離老去不遠了。我禁不住感慨萬千,往事曆曆,浮現眼前。
還記得1976年寒假來臨之前,有一天天氣特別陰沉,冬日的霧氣到了九十點鍾還沒有散去。學校的大操場上站著學校所有的師生,連食堂的那些職工也站在了操場邊上。
所有人都低著頭,站在地下的沒有一個人出聲說話,隻有司令台上比我低兩屆的一個學生幹部在發言。他越說聲音越悲切,漸漸地有了哭音,到最後一邊抽泣一邊念著手中的稿紙。我被他感染得悲悲切切,眼淚早已經流滿了臉腮。那個時候,我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一點點屁事都會把我感動得流淚。當然,那天全校師生莊嚴肅穆,是在開追悼會,祭奠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那是一件大事情。所以,不一會兒,整個操場上都是哭聲,大家沉浸在極度的悲痛中,已經感覺不到北風的淩冽。我用眼睛暗暗地看向四周的女生,似乎沒有一個不流淚的。顧婉婷更是哭得連肩膀都抽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