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袁大頭——民間異術後人的傳奇經曆》作者:飛行電熨鬥【4完結】
簡介:一樁六十年前的離奇事件,兵痞馬三炮在臨死之際留下枚假的袁大頭,隱隱指向一處秘密的寶藏。有人尋找那枚袁大頭,有人想找寶藏,而還有人卻在找尋著袁大頭和寶藏後的第三樣東西。一副橫跨中國北方的探險畫卷即將展開,主角將帶你揭開一段段塵封的曆史,探秘古城西安,揭開黃土高原深處隱藏了千年的秘密,找尋失落的龜茲古國蹤跡,以及塞北草原的神奇湖泊。袁大頭、寶藏、和隱藏的秘密,究竟哪一個才是各派人馬爭奪的最終目標,即將一一為您揭曉。
第一部《古井風波》
第二部《陝北白狄峁》
第三部《龜茲古國探迷》
第四部《內蒙母子胡》
-------------------------------------------------------------
《一枚袁大頭》第一部《古井風波》
正文 楔子1
我爺爺是個怪人。
他早年參加的國民黨。雖然混了個一官半職,叫什麼文書少尉,算軍官裏麵職位最低的,而且還是文職。
但爺爺總是很驕傲地跟我說:別看他官小,當年可是負責簽收過民主人士捐獻了五架飛機的“大單子”。當然,那時候國民黨還是打日本鬼子的。
爺爺祖上也算得上是書香門第,不但有錢,而且有知識有文化。記得在家譜上見過,嘉慶年前還有個老祖宗為了給不學無術的兒子找條生路,曾捐了三貫給當時的縣衙,謀了個九品的城門官差事,貌似還是個候補的。
我大概查了查,三貫,應該是相當於三兩銀子左右。按現在的彙率算,也就一千元人民幣還不到。
我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概念?早些年萬元戶就是大戶人家,難不成清朝的時候,千元戶就算有錢兒了?
不過呢,凡是這些書香門第的世家,總有敗落的時候,清朝還沒解體,家裏就不成樣子了。我爺爺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生的,當時為了生計,不得以參了軍。
這是個靈異故事,家國天下事暫且不表,先說一說我爺爺遇到過的最離奇的事。這件事他總是反複講,所以占據了我很大一部分的童年記憶。
爺爺參軍入伍不久,因為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很被他的領導看重,沒兩年就從一個大頭兵升到了文書少尉這個位置,專門負責所在部隊的文書往來和一些文職後勤工作。
按理說這是個好差事,因為那時候的國民黨兵,正規部隊還可以,像他們這些後來收編的當地軍閥武裝,戰鬥力不行,裝備更別說,那就是炮灰的命。
文職,就等於不用去送死,打仗的時候呆在後麵,等打完了,再衝上去統計一下陣亡名單和繳獲損失的裝備就可以了。
規定雖然是這個樣子,但不一定總能執行。有一次,由於將官人手不夠,部隊為了押送一批軍用物資到豫魯交界處,就臨時抽調了我爺爺和另一名文官,負責這次押運任務。另一個原因就是,東西送去了還要辦交接手續,清點貨物,這些事情武官是幹不來的。
不過,光有當官的自然不行,跟著他們一起的,還有三十多名扛槍的大兵,相當於一個排的兵力。
那年頭兒火車慢,按我爺爺的話說,你隻要耐力好,會長跑,就算按時開車,晚點個五分十分鍾到,都能攆得上。
和我爺爺一起執行這項任務的同僚姓黃,雖然他們倆平時不帶兵,也沒有武官的暴脾氣,但畢竟軍銜在這兒擺著,那些當兵的一路上倒也和他們相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