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形勢高漲的影響與推動下,1919年誕生的共產國際(第三國際)在大力支持西方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同時,也十分關注東方各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尤其重視中國和印度的民族民主運動。因為當時無產階級先進分子已經認識到:世界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鬥爭的結局歸根到底取決於俄國、印度、中國等國家構成世界人口的絕大多數。所以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共產國際行動綱領》就明確提出:“國際將支援被壓迫的殖民地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以促使世界帝國主義體係最後崩潰。”在1920年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又通過了列寧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與印度人M。N。羅易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補充提綱》,及時製定了共產國際在民族和殖民地問題上的綱領與策略。此後,共產國際遵循這一綱領一貫支持各被壓迫民族爭取解放的鬥爭。
共產國際存在的24年中,它作為世界共產黨的集中組織,在領導各國共產主義政黨的建設和支持西方無產階級革命與東方民族民主運動的鬥爭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建樹了不少功績,同時也幹了不少蠢事,犯了許多嚴重錯誤,其經驗與敎訓是極為深刻的。因此,硏究共產國際與各國革命的關係問題,特別是研:究共產國際與東方各落後國家革命的關係問題,不僅是深入硏究共產國際史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客觀地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曆史經驗,展望各國革命的道路與前景的重要課題,具有巨大的理論、曆史和現實意義。
我國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恢複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以來,許多學者勇於探索,打破禁區,開展了對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關係問題的硏究,短短幾年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進展,發表了不少有質量的論文和專著,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如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向靑敎授就是其中頗有成就的著名代表。但是,我國學者對共產國際與其它國家革命關係的硏究尙處在初步階段,還很少有份量的論著發表。然而,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陳峰君副敎授主編的《共產國際與印度》一書,卻是這塊正在被開墾的處女地中拔苗而出首開的一隻鮮花,是令人欣慰喜悅的可貴新果。她預示著這一空白學術領域的春天即將來臨。
陳峰君同誌在硏究印度社會政治問題、印度共產主義運動、共產國際與印度革命的關係這一學術領域裏已辛勤耕耘近20年,由於刻苦鑽硏,不斷探索,掌握了大量翔實資料,已先後發表了很多篇關於印度問題的硏究論文,而新著《共產國際與印度》則是他硏究印度共產主義運動的成果彙集。該書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的方針,首先以一章篇幅全麵係統地綜述了共產國際與印度革命關係的曆史發展,接著分四章就共產國際與印共對資產階級的策略、羅易的“非殖民地化”理論與共產國際的批判、工農黨的興衰與共產國際的政策、共產國際與馬·納·羅易等四個重大理論曆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論證,對於國內外學術界存在的一些重大分歧問題,也鮮明地闡述了自己的見解,提出了有說服力的結論,因而成為硏究共產國際與印度關係的一本有學術價値的專著。這本書的出版,無疑將對我國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和世界近現代史的敎學與硏究工作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改革開放日新月異的神州大地,我們滿懷信心地期望陳峰君同誌在這一學術領域的硏究中繼續作出新的貢獻,同時更希望我國學術界共同努力,在共產國際與各國革命關係的硏究中取得更大的進展。
張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