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段(1 / 2)

宮的宮人都知道容貴太妃是極惦念娘家人的,趙嬤嬤忙應了聲是,那邊一貫嘴巧些的孫嬤嬤已經笑眯眯湊上了趣兒:“這也是太傅家詩書傳家,兒孫才能這般爭氣。”

迎春不禁莞爾,隔空虛指了下孫嬤嬤:“老貨,林家才是真正的詩書傳家,一門兩探花。”

孫嬤嬤也笑:“太傅府上也是父子三進士。”

主仆幾個正說笑著,便有宮婢打簾子進來,說是英王妃來給太妃請安,英王在聖人身邊說話,稍後就到。迎春不由喜上眉梢。

不同於永寧宮的歡聲笑語,內苑一角的鳳藻宮裏外都透著一陣令人心悸的破敗。

雖然先皇後陳氏與如今的蔣皇後治宮都十分嚴謹,並不曾有奴大欺主之事,可一處先帝二十多年不曾踏足一次的宮室,又怎能與別處相比?

哀莫大於心死,主人熬油一樣熬了大半輩子,那份生自人心底的絕望自棄,自然也浸透了這處不大的院落。

此時在鳳藻宮裏伺候的桃紅入宮日子並不長,素日很是懼怕那個總是白著一張臉木木倚在窗邊的賈太美人,等閑不敢上前。

可今日是移宮的大日子,無子的先帝後宮都要移居壽康宮,吃齋念佛,賈太美人自然也要去,桃紅隻能大著膽子走過去。

還沒等她近身,賈元春忽然扭過頭,直直看向桃紅,唬得她差點倒退。

“今兒是容貴太妃她們出宮的日子吧?”

仿佛在透過桃紅盯著旁的什麼人,賈元春驀然落淚。

自己這一輩子,也就止於此了。

眼看著旁人富貴榮華、子孫繞膝,卻兩手空空,孑然一身。

84章

陽春三月,大地回春。閔太太林氏喝了長子媳婦敬的茶,便也終於能夠放下操持了近二十年的家務事,享一回老封君的福氣。

林氏一生,出身姑蘇望族,祖上世襲列侯,父親胞弟皆是探花出身,官至尚書,可謂出身清貴。後嫁一等子閔諺為一品誥命夫人,夫妻舉案齊眉,家中連一個上了名牌的姨娘通房也無,林氏連育兩子兩女,誰不讚一聲有福?

這會子媳婦進門,她便隻等著含飴弄孫了。

林氏正自歡喜,要打發陪房金家的去前麵傳話,叫老爺莫要拉著大少爺說個不停,就見另一陪房趙家的一臉難色走了進來。

金家的本名雪雁,是同林氏一起長大的丫鬟,祖上三代都是林家家生子,趙家的卻是出身賈家,曾得林氏賜名紫鵑,乃是林氏外祖母史氏在世時所賜,後來與黛玉投契,便也一同陪嫁過來。

如今二人都嫁與了閔府的管事,仍在林氏身邊服侍,分管內宅之事。

林氏看出趙家的十分為難,並不直言相問,隻斜靠著團枕吃茶養神。

趙家的猶豫半晌,因曉得太太並不喜那些惺惺作態的花架子,也不愛拐彎抹角,咬咬牙說出了實情。

竟是賈家寶二太太在這大喜的日子又來了。

說起寶二太太薛氏,也是個可憐人。

薛家雖是商戶,到底也有個皇商的名頭,曾經也是一方豪富。薛氏的母親也是出身金陵王家的大家小姐。

這樣的出身,跟林氏比起來算不得什麼,在外頭說起來也還不錯。

隻是薛氏母女眼界高,當初進京是惦記著入宮的,一再謀劃不成,才想著退而求其次,結一門顯赫親事。

挑來選去,薛氏年紀老大不小,也隻能將就著傳出一段金玉良緣,與原榮國公嫡次子一房的二爺定了親,姨表姊弟親上做親,即便那一房當時已經分府另居,算不得公侯門第,倒也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