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寫作需要一個標杆
◎魏劍美
光曙雖說是老朋友了,但卻總能玩出一些讓我大感新奇的招數。這本《我的知音套路》要算是他最新的招數之一了。
2002年,我負責《生命》雜誌的編輯工作時,禮聘他為編輯部主任。他做事紮實,視野開闊,有執著的新聞理想。同時為人率直,講義道。《生命》雜誌政策性停刊後,先前誌趣相投的各位同仁各奔東西,光曙因為調查性報道做得有影響,而被名刊《知音》雜誌以特殊人才引進的方式聘用。他在那裏工作了七年。其間,我經常看到他的稿子獲獎,也經常看到他的名字排在首席編輯之列。他的不俗業績,讓我和先前的同事們都頗感欣慰。
2010年後,湖南創辦一本反腐倡廉的新刊《清風》,社長傅學儉和總編輯汪太理要我推薦一個能獨立擔綱的刊界高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光曙。巧合的是,當初我參與籌辦《生命》雜誌時請資深報刊人王華玉兄舉薦人才,他第一個想到的也是周光曙。由此也足見光曙為人處事的口碑。傅學儉社長親自前往武漢和光曙進行長談後,又決定以人才引進的方式將他請回湖南。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裏,光曙帶領他的團隊,將《清風》雜誌辦成了一本具有較大影響的廉潔文化大刊。此時的光曙先已經在期刊界有了一定地位,他對期刊市場的敏銳洞察,對特稿寫作的實踐與研究,讓我這個廝混於新聞學界並一度做過期刊研究課題的教書匠多有讚歎。
而今,光曙是黨報旗下時政刊物《華聲》雜誌的副總編輯,經過多類型期刊的曆練,他的文字沉靜而理性,帶著思想的光芒。他將自己在《知音》雜誌所采編的文章結集出版,並囑我為其寫跋,我欣然應允。
把這本《我的知音套路》書稿看完,我陷入了沉思。
這不是一本簡單的特稿文集,那些曲折離奇的故事背後,閃現著一個新聞工作者的思想光芒。可以肯定地說,光曙的那些“套路”,正是特稿寫作難得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探求。
盡管關於“特稿”這種文體還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認,正是特稿成就了以《知音》為代表的一些超級暢銷期刊。一直以來,《知音》都以“人情美、人性美”為宗旨。事實上,《知音》關注美,更多的是關注人性。人性的醜陋與複雜,《知音》人挖掘不止,鞭撻不休。光曙在《知音》所采寫的那些真實案例,為我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也為特稿寫作樹立了很好的範本。
光曙在他的編稿體會裏說:《知音》老總們是排除低俗的,他們要求挖掘人性之美,要求每篇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這個稿子,你要告訴別人一個什麼道理?讓人受到什麼啟示?那麼,“人情”與“人性”的界限,就成了“雅”與“俗”的分界點。而“真實”與“精彩”之間,更是一對尖銳的矛盾……老總要的是針尖對針尖所迸發出的奇幻光芒。那光芒,甚至是凡人俗眼所看不到的。讀者所看到的那些“平淡如水”的文字,實則是經過了編輯千蒸萬煮的“聖水”。在平實的文字裏,讀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光曙將《我的知音套路》一書分為“編輯部故事”“人物春秋”“人情大世界”“人間真情”“藍盾報告”“紅塵驚奇”等六個部分,每一個部分前,都附有一篇采編手記,那些短小精悍的文字,正是作者寶貴的創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