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2)

喃刹_千夕

毒愛

碼字以來

收到的第一篇長評,激動好久。。。。。。

愛死小敏同學了,5555555

《喃刹》的文字始終帶著某種獨特的味道,憂傷?清冷?華麗?或許都有一些吧。美是裏麵一切人和事的共同呈現麵。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麵貌的美麗麵相,從男到女,美得讓人心疼,甚至心酸。這樣一些纖細的美人,他們的境遇也帶上了美麗的烙印,命運淒美。淒美的命,帶來淒涼的結局,作者用憂傷華麗的文字娓娓述說,如飲一杯毒茶,明知道有毒又不能不喝。不能放棄的是愛的誘惑,不能避免的是毒的傷害。

《喃刹》在一個個獨立的小故事中展開,文章的主線也漸漸清晰。每一個故事都是一點線索,精彩的就是這些線索和線索的連接。

他們總是把自己認為最好的路給自己最愛的人,從不去想對方的感受和立場。從不說出口的愛,早在給予之前就塗滿了各種毒,沾上便是不同的“死”。接受的人皺眉離去不肯接;給予的人哀婉淒楚的動人,狠狠把毒愛甩至接受者身上,不要愛也必須沾上毒,這樣的愛,太狠、太毒、太絕。

然而世人本就是對自己最狠得下心,為了自己的所愛本就是可以將一切犧牲的。我們不畏生死,不畏傷痛,我們怕的是在無聲中麵對世界,怕的是沒有人聽我們訴說。其實我們無謂無懼,除了寂寞。凡人自私隻是怕寂寞,希望有個人陪罷了。能夠對愛人狠、毒,不也是狠心將自己先一步浸泡在毒液之中?終歸對自己才是最毒。這樣一些愛著和被愛著的人,怎能不讓人心疼?

命運之所以注定,如同《喃刹》中的一段解釋,是因為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的結局,有因必有果,選擇才是其中最關鍵的環節。屬於自己的命本該由自己選擇,旁人無權代理,可是他們卻自行替別人做了選擇,悲劇至此不可逆轉。

我們又如何忍心責怪書中人的擅自決定?因為心中的不確定和不安,他們選擇這個“選擇”,才走了這條路,得了如此結局。

愛一個人難道不是包容尊重他嗎?愛難道不是並肩前行嗎?愛中本無強弱之分,不平衡的愛,幸福快樂在天平的另一端高高翹起,抖落地上,如同道觀裏的人參果,落地無痕,自己去找,是肯定找不到的,可《喃刹》裏麵是沒有觀音菩薩的,被連根拔起的人參果樹和消失的人參果就再也活不回來了。

因果反複推敲,並非精密複雜不可為凡人所知。結局或許也是出人意料的簡單,讓人放下擔憂?複雜的從來不是事物本身,是人的眼,人的心。可是最難懂的的是人心變換無窮,看不穿的是眼裏的起起伏伏。

鳳凰因為愛,所以不甘心,因為不甘心所以給了孔雀心,把心給出去,便是死亡。從這裏開始就為之後那麼多人的結局做了鋪墊,這樣看來,最狠最毒的還是鳳凰,他的愛不止毒死了孔雀,大概還借孔雀之手毒死了那個我還沒有看到的大鵬,毒死了鳳和凰。孔雀得了鳳凰的心,繼承了鳳凰愛的方式,毒死了水之神、冥王、八個守護神、嚕摩一族,毒死了夢,夢又毒死了魘…仿若一個惡性循環,無止無歇。

毒愛,先有毒,再有愛,或者先愛上了,才下的毒?也許早已注定這是一個悲涼的結局。然而看書的人又怎能輕易地控製自己,總想尋一個因果,看不到結局無論如何是不肯罷休的,所以我隻能這樣看下去,在一個個美麗的故事串成的“珍珠鏈子”裏淪陷。

1、墮落之淵

墮落之淵是G市一條偏僻街道中一家極不顯眼的酒吧。

在昏暗的燈光下,可以看到暗黃得發黑的門,四邊鑲嵌著暗紅色的銅片,手柄已然生鏽,隱隱泛著青黑,讓人覺得沉重,似乎推開那道門,迎麵而來的是灰塵和蜘蛛網。

門的右上方是一盞古舊的壁燈,昏暗的燈光從陳舊得暗黃的玻璃中散發出來,帶著腐朽的味道,燈光下可以看到門上不規整的四個字—墮落之淵,字的周圍繪著幾條墨綠色的蔓藤,蔓藤上點綴了幾朵紅得似血的玫瑰,給陳舊的門帶來了一絲生氣。

一陣嗒嗒聲打破了夜的寧靜,如同敲打著木棒,有節奏的輕響。

忽然,聲音在那道門前消失了,門被一隻慘白消瘦的手推開了,沒有握住手柄,隻是輕輕一推,門便開了,並沒有看起來那般沉重。

“叮鈴!~”幾個清脆的音符源於門內的銅鈴,來人從半開的門中擠了進去,帶著清脆的鈴聲,門又合了起來。

古典樂曲,優美典雅,卻又有著不可忽略的憂傷,如潮水般侵襲而來。

酒吧並不淩亂,也不狹小。

夢進門後走下了幾階台階,徑直朝吧台走去,路過中央的雕像時,他隨手摘了一朵半開的玫瑰。

當然,嗒嗒聲在優美的旋律中顯得有些突兀,但沒有人在意那來自於夢腳上木屐的聲音。

墮落之淵的客人幾乎都是常客,而夢也是常客。

夢坐在吧台前,一手托腮,一手拈著玫瑰,“千謬,我要一杯清水!”聲音似沒睡醒一般的朦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