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溪十二裏 之 南柯巷

都邑聿京,有歸溪十二裏,聞名遐邇。

裏內之人,各自為生,各懷心事,各有文章。且聽說書人開卷敘來,細細道一段歸溪夢。

---------------------------------------------------------------

【引子】

太宗始建都邑於聿京。

城池位靠阜蘇江下遊,環城四合,有分流一支,起采昀門,過皇城,穿禁內,通風遺浮橋,周轉經脈,至迎曦門直下,複合於阜蘇江。是以有歸源一說。

溪徑迂回十二裏坊,其內民商多聚,車馬頻繁,不過一二十年,已成京邑旺地。

一二裏奉仁孝,賃宅安家,尋道購棺,求醫問藥,清修靜養之地。

三四裏集百貨,南珍北瓌,東饈西味,華夷交會,各州商賈雲集。

五六裏聚寶財,典當兌現,千金比屋,珠玉琳琅,貴人絡繹不絕。

七八裏建大市,晝開夜息,物美價廉,熙來攘往,衣食住行無憂。

九十裏肆茶酒,樓館清茗,高閣佳釀,談笑風生,多聚遊子文客。

十一二裏盡浮華,戲伎翩舞,絲竹管樂,醉生夢死,不枉風流二字。

十二裏內民睦市興,士庶同居,盛極一時,於亂世卻有安泰之相。又因溪歸本源,後曰"歸溪",逐成定名。史稱"歸溪十二裏"。

【南柯巷】·<一>

不過一間最普通的瓦房。

陳年的陶瓦,積了一層薄灰,花白伶仃,不多不少正好湊了一個單數。屋簷夾著牆的半指寬的縫裏盡生煙塵,所幸一麵門牆仍是粉白,青蓮漆的大門,門鼻上一柄黃銅大鎖。一彎初夏的綠槐半探上牆,怯怯地搭著鴟尾。

屋主薛四慢條斯理地將掌中一大圈鑰匙逐個摸著,細細找,指頭一根一根剔著那匙身:"您真是揀了好彩頭,我這屋在南柯巷,歸溪二裏的旺地方,榮福家的央了我好久,我還舍不得租他。如今看在徐當家的麵子上......"

字句漸止,悠悠地在眼皮子底下瞟了他一眼。

陳焉望著瓦脊上那尾孤伶伶綠枝的目光訕然收了。他謙和地低下眼眉,微微苦笑。手探入銀囊,把那幾塊沾了濕汗的碎銀又攥兩下。依舊是那個重量。

他在泗、浛兩州服役多年,連老家的行情都已生疏,何況這人生地不熟的京邑。說來也是機緣巧合,若非他當年在泗州七城暴亂中救下京商徐有貴,徐老也不會留下 "日後若到聿京,必將盡心報恩"的話。隻不想時隔數年,他脫了軍籍,入京謀生,打聽到的卻是徐老已然病逝半年有餘的消息。徐記的新當家對他不鹹不淡,打發了專租賃店麵的薛四廉價給他一間營生的鋪頭,也算仁至義盡了。

奈何......離開浛州時身上積蓄微薄,也大多留給老家幾位叔伯兄弟置辦田產。他此番來京,囊中羞澀。

薛四終於把那一根銅匙剔了出來。

他慢慢踱上台階,去弄那黃銅大鎖,誰知就在他抬手之時,隔院門內突然傳出一聲極其慘烈的嚎哭,痛不欲生:"殺人啦--"

陳焉大吃一驚。

不料薛四隻是眉梢一挑,不理會,徑直擺弄他那銅鎖,連巷內來往的路人居然也麵不改色,至多有人投了個白眼,其餘的竟全然眼皮都不動彈半下。陳焉愈發震驚-- 都說南州多訛詐,北地多劫殺,可天子腳下的京畿之地竟也民風冷漠,人心殘忍,分明性命攸關,過往之人竟然沒有半點搭救之意,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