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使?還是祭品?

公元2099年,新島鄉下,初秋。

“各位觀眾朋友們,據外聯社最新消息,Y國文字研究院已經成功破解了瑪雅法典的全部內容,世界末日的預言首次得到完整解讀......”

最近一周,這條報道席卷了新島市各大電視台、電台和戶外宣傳屏幕牆,一時間難免鬧得人心惶惶。

但再心慌,還是無法影響新島人對飲食的執著。臘味店的生意一如既往的好,賣掉最後一隻居安熏鴨後,安涼整理了一下今天的賬目,然後打烊關門,騎著電動車趕往市郊的工廠。

安家臘味店是由安涼的父母白手起家開起來的,因為大部分的臘味都是自家做出來的,用料新鮮,品質也很有保證,安家夫婦又懂得廣結人緣,所以生意很快就好了起來。可惜啊,在安涼5歲的時候,安家夫婦在一場交通事故中雙雙去世,安涼被送到鄉下和爺爺、二叔一家生活,而安家臘味店則交由大伯一家代為經營,讓人遺憾的是,臘味的品質差了很多不說,價格也提高了不少。

三年前,18周歲的安涼順利考上了新島大學,並遵照父親臨終前的遺囑接管了臘味店。他接手工作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請回了當年協助父親管理工廠臘味製作的老陳師傅,而把大伯家的表哥調回了店裏幫忙。此舉讓大伯大為光火,帶著全家離開了臘味店,安涼隻是場麵式的挽留了兩句便作罷。彼時,安爺爺已經去世,在這個世界上,安涼心裏,已再無家人......

老陳師傅非常感激安涼能如此信任地把安家臘味秘方交給他,作為回報,他以十二分的責任感管理著安家臘味的選料及製作。

對此,安涼有著自己的考慮。他現在還是個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兼顧店麵和工廠,手藝更是沒有熟練到能夠指導這麼多種類臘味的製作,這個時候倒不如用人不疑,獲得了人心不說,對臘味店的經營也是好處居多。

果然,不到一年的時間,臘味店再次恢複了安涼記憶中熱鬧的場麵。

安家的臘味工廠建在市郊一處空氣新鮮的小山腳下,廠裏的工人多是居住在附近的鄉下人,安涼趕回來的時候已經下班了,廠裏隻剩下值夜的人。

摸到廚房,老陳師傅果然給他做好的晚飯。臘腸仔飯,蓮藕臘鴨煲,熱乎乎地散發著臘味的鮮香。

中午買貨的人一直絡繹不絕,安涼僅插空吞了幾口炒河粉,現在早已饑腸轆轆了,於是,草草地洗了手,坐在廚房的餐桌前抱著瓦煲吃了起來。

就是這個味道呢。半新的大米放在瓦煲裏大火燒滾後,放入臘腸和臘肉片,轉文火慢煮,臘味中鮮香的肉汁便完全滲透進了飯裏。這種記憶中香糯,就是他童年時期父母的味道,和成長過程中爺爺給予的家的溫暖。

美食依舊,人麵卻無處可尋。

抹掉腮邊的眼淚,安涼把背包裏的小盒子翻出來。

這是個□的首飾盒,打開後,裏麵放著一塊通身烏黑的掛件,摸起來涼潤細膩,像是玉質的,鏤空雕刻成套環模樣,內環和外環之間居然是滾珠卡槽銜接,工藝上很是討巧。

安涼小心翼翼地把掛件戴在脖子上,胸口立刻感受到絲絲的涼意,幾分鍾之後涼意漸去,暖意慢慢浮現。這是爺爺臨終的時候送給他的成人禮物,每年生日前後那幾天他才舍得拿出來戴。

吃完飯收拾完碗筷之後,安涼在燈下邊細細翻看臘味製作秘方邊做著筆記,不知不覺時間將近深夜。屋外的風似乎越刮越大,木質的窗戶被吹得咯咯作響,從玻璃上望出去,天空不知何時變得濃黑而壓抑,極似大雨將至的前兆,遠處時不時還閃現出白色的閃電,距離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