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不許事事關心(1 / 2)

韓書榮幫林長年說話:“謝公且放寬心,淮安如今的現狀確實是經過了粉飾,但此地也算不上‘敗絮其中’。”

“辛致知任淮安知府這幾年,獎勵耕織,興修水利,廣興教化,還與紳士籌建義倉和善堂,使百姓免於饑寒交迫而知禮義。謝公若不信,可以去城外衙役士紳監視不到的地方,走走看看。”

“自然!”

看著他倔噠噠回房間的背影,林長年笑道:“正如皇後所說,謝公真是朝廷的珍寶。”

韓書榮明白,雖然當著聖人,林長年明確不讚同謝傅瞻,但即便被謝傅瞻懟了,他還是向著同鄉謝傅瞻。拉出皇後來為謝傅瞻辯護,不過是怕他對謝傅瞻不滿,乃至記恨在心,蓄意報複。

韓書榮說:“日後淮安知府知曉今日事,想必會非常感謝林公。”辛致知一定會知道的,林長年又在官場結了善緣。

林長年倒不全是為了結善緣,他為官處世乃至用人的理念與謝傅瞻不同:辛致知不是昏官庸官,更不是貪官贓官,隻是也不超脫,不清高,會奉承上官。

官場上這樣的人太多了,難道都清除嗎?那要用什麼樣的人?

若隻因為迎駕用力過度,就彈劾使其革職,難道要讓奉行“無為”的人來接任嗎?

第二日,小皇帝用罷早膳,召來任長宗:“朕想去集市上玩玩,你安排人便裝護駕。”

任長宗低頭:“聖人容稟,淮安知府命人連夜叩響商戶家門,命他們開門營業,衙役皂吏出城走親訪友,讓他們進城,還把借宿在河神廟的人趕出城去。聖人此刻去街上,隻怕看到的都是他們精心準備好的。”

小皇帝勃然大怒:“什麼!朕南巡為的是體察民情,增長見識,不是為了看太平盛世,更不願意使百姓勞碌倉惶。這個辛致知,置朕於不仁不義之地。宣韓書榮,不,宣林長年!”

林長年聽完任長宗的敘述,心裏歎息,神仙難救該死鬼啊!

這個辛致知怎麼這麼有信心,認為自己造的盆景能糊弄聖人,他是不知道鑾儀衛的名號嗎?原本以為是個不錯的,現在看來,有點兒蠢得不可救藥了。

小皇帝老氣橫秋地負手:“林愛卿,此事你怎麼看?”

林長年行禮:“皇後曾說,人間煙火氣最能暖人心,集市集中展現一個地方的風物人情,原本是最有煙火氣的地方,如今已經失了本來滋味,不值得去看。臣以為聖人不妨去府學,看看本地的教化。”

避重就輕,沒有對辛致知的行為作出小皇帝期待的評價,但開口先提錢明月,小皇帝又被他帶跑了,沒有一點兒不滿:“好,你跟朕一起去。”

最終,林長年勸他帶上韓書榮和謝傅瞻、杜陽銘,儀仗逶迤出行宮。

辛致知有些慌:“什麼?聖駕出宮了,還沒說去哪裏?不是說聖人愛便服出行嗎?”

幕僚安慰說:“明公莫擔憂,一則有謝通政等人勸諫,恐怕聖人不能隨心所欲。二則對聖人來說,儀仗出行才是常事,不必驚訝。”

“可不知道聖人去了哪裏,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