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大婚對於林長年來說,一點兒都不突然。錢太傅身體還沒痊愈的時候,聖人就悄悄遣使問他大婚準備的情況。
說媒人壽康太長公主身體要不好了,若是她過世,可能帝後婚禮還得延期、變流程。壽康太長公主讓兒子上表,請帝後盡快大婚。
同時,聖人還要求:“成婚之事,要錢家主動提出。”
錢時重今日在朝堂上有這一說,也是他們提前商議好的。
林長年頭疼的是,這皇太子納妃的禮儀怎麼跟皇帝納後的禮儀無縫對接。
林長年說:“皇太子納妃的禮儀與皇帝納後的禮儀不光規格不同,程序也不同。”
“皇太子納妃先是納采問名、納徵告期冊封,然後催妝、成婚。納吉實際上消解了,硬要說的話,問名後的卜吉凶可以充抵了。”
小皇帝不解:“為什麼?”
林長年解釋說:“按照周禮,納吉之後才能確定這對年輕男女適不適合結成夫妻,可是,事實上都是看好之後才開始納采問名,這納吉失去了實際意義,慢慢的,這個禮儀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但是帝後大婚是有納吉禮的,正正經經地跟納徵告期一起舉行,在納徵之前。體現出帝後大婚的隆重性,以及帝王對古禮的推崇效法。”
林長年愁眉緊鎖:“這,如何補納吉之禮——”
小皇帝說:“當時父皇找欽天監問過吉凶的,納吉之禮沒儉省,不用補,再搞一個就重複了。”
錢明月說:“吉凶不在這些虛禮,別折騰了。”
林長年說:“還有一個禮節,臣拿不定主意,就是冊封。”
“皇太子妃的冊封之禮是跟納徵一起進行的,皇後的是跟奉迎一起進行的。”
“再舉行一次冊封吧,婚禮中冊封進行兩次,多少有些不吉利。”
“不冊封吧,沒有冊封皇後的旨意,太傅就不是皇後,奉迎迎的就是太子妃。”
錢明月說:“冊封不在六禮之內,是皇家特有的禮儀,重複不要緊。”
“便是嫁入東宮做了太子妃,將來太子做了皇帝,不也要給皇後行冊封禮嗎?”
小皇帝怕重複冊封不吉利,又不想錢明月笑話自己相信鬼神:“不冊封了,還得造皇後寶冊,得花多少銀錢啊。眼下國力維艱——”
錢明月說:“聖人隻要同意冊封就好了,所需要的一切物品不用您費心。”
小皇帝挑眉:“你們府裏能有多少黃金?”
“可以從聘禮裏拿。”
“那不就相當於朕沒給你足夠的聘禮,太丟臉了,世人會嘲笑朕小氣的。算了,讓內庫撥吧。”
冊封不光要送寶冊,還要送皇後的鳳冠翟衣、燕居冠大衫等,以及皇後的儀仗車輅。
為了節省開支,好多是在太子妃器物的基礎上改製的。
大婚前一日,乾清宮正殿已經布置妥當,皇帝位尊,座位在東,皇後的位置在西麵,兩坐相向。
正中稍微偏南的地方,放了酒案,上有四個金爵和兩個合巹。
小皇帝笑道:“多虧沒被她熔了,不然隻能用瓷器了。成婚用瓷器,多寒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