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殺吧,他的決策導致榆林失守,上萬將士陣亡,十幾萬百姓在敵人鐵蹄下任人宰割。
小皇帝看出他的糾結:“如果你不能做決斷,就去找錢太傅問吧。”
距離那日十二台大轎進宮,又過了十天出頭。錢明月身體不說大好,也基本能支撐了。
她看小皇帝與臣工配合默契,政務處理得有條不紊,便不主動進宮。
這江山遲早要交到他手裏的,越扶著他,他可能越不會走,等他學會怎麼處理政務,在臣工中樹立起權威,她也好輕些壓力。
秦正帶著難題進來,錢明月一點兒也不意外,小皇帝總會把為難事丟給她。
錢明月問:“藍鈺的父親是開國將軍,太祖爺打江山時,藍老將軍立下了赫赫戰功。秦大人可是在為難藍家人怎麼處理?”
秦正說:“藍家倒是好處置,藍鈺一支受牽連流放,其餘人無罪無罰。”
“臣不能決斷的是,這藍鈺是處死還是流放或者充軍?”
錢明月說:“不急一時,再等等。”
“等?”
“突力軍中有聰明人,自己不殺俘虜反倒送給大梁,就是讓我們為難,既然不易做決斷,不如再等等,看看榆林事態怎樣。”
“如果能不花太大代價收回榆林,便放過他,如果榆林百姓受到屠戮,誰也不能怪朝廷狠心。”
既然為難,就等,看命運往哪邊加碼,看看做哪個決定的理由更充足。
秦正卻敏銳地意識到,錢太傅怕是早起了殺藍鈺的心。
收回榆林還想不花大代價,怎麼可能!以突力的殘暴習性,屠城,怕是遲早的事,遲遲沒有屠城的消息傳來,已經令人意外了。
錢明月甚至不敢想“屠城”二字,她祈求命運放過榆林百姓,放過藍鈺。
她算大梁最具權勢的人之一了,她都要指望命運的時候,尋常百姓誰還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呢?
吃了敗仗,軍心浮躁,賢親王迫切需要一場勝仗,但寧夏衛啃不動,榆林城外漫山遍野的大梁軍隊更難對付。
探子回報說:“那寧夏城的指揮使跟梁國將來的皇後有親戚,是她親舅舅。”
“那指揮打仗的,是梁國將來皇後的老師。一個六品官而已,梁軍的元帥周方正跟他兄弟相稱,對他非常恭敬。”
賢親王自覺深知中原文化:“難怪寧夏衛兵將那麼多,周方正在討好未來的皇後。大梁總共就那些兵馬,寧夏衛多,其他衛就少。”
“攻寧夏中衛,再占一城,揚我軍威。”
突力集中兵力,打得寧夏中衛節節敗退,眼看攔截不住,退守中衛城,接連發信向寧夏城求救。
之前說到,楊士釗和周方正兩個元帥都帶兵堵截榆林一帶的突力兵。
一個小地方有兩個元帥可不是什麼好事,容易出現互相推諉,貽誤戰機。
應謝文通建議,周方正主動將部分西路軍交給楊士釗指揮,自己則和謝文通到了寧夏衛,防止再失重鎮。
周方正對謝文通心服口服:“敵人果真重點攻擊寧夏中衛,賢弟認為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