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文華殿亂了套(1 / 2)

好在錢明月才穿好衣服,府門來報,說聖人派了十二台大轎來請太傅入宮。

大轎安排得挺適宜,錢明月摘了烏紗帽,側臥在裏麵還算舒服。

但她無法舒心,想著那語焉不詳的八百裏加急。八百裏加急都用了,怎麼不多寫幾句話呢?

哪個武官身邊沒有文人師爺,自己不會寫肯定有人幫他寫,何況高品階的武官都是文武雙全的。

為什麼不多寫呢?

不是時間來不及,不是不會寫,那隻能是不願寫?

為什麼不願寫呢?隻怕是想試探聖人的態度吧。邊關武將對京城發生的許多事情不了解,或許隻當小皇帝是個年幼荒唐,動輒處罰大臣的君王。

文華殿裏,早就鬧翻天了。

起初隻是徐平成入宮,說戶部實在沒錢沒糧往邊關送,還是那老一套。

又說:“聖人,臣有一計,或可緩兵。”

“什麼計?”

“派使節出使番邦,和談。”

司馬韌立馬反對:“求和豈不是有辱大梁的列祖列宗!”

謝傅詹說:“司馬大人想岔了,這是戰是和要量力而行,不可意氣用事逞英雄。”

“漢高祖曾跟匈奴和親,唐高祖也曾與突厥定下和盟,派使節和談並不損顏麵,隻要聖人臥薪藏膽、勵精圖治,定能像武帝蕩平匈奴,唐太宗擊潰突厥一樣,擊退敵軍。”

小皇帝從來沒有考慮過和談,從沒想到還有這個主意可選,更沒有想到那麼頑固的謝傅詹竟然支持和談。

林長年說:“謝通政竟然支持和談?”

謝傅詹痛苦地說:“量國力而行。如今不是戰的時機啊!聖人,臣也希望大梁的兵馬能夠所向披靡,揚我國威。”

“可是,要知道不止山東河南遭災,龍卷風席卷肆虐,江浙一帶臨海的許多州縣,秋糧恐怕會絕收啊!國力虧空至此,怎麼能打呢!”作為通政使,他對地方上報上來的奏折是最熟悉。

小皇帝沉沉地扶住額,原本還想著怎麼支援邊疆,這下好了,多了個選項,更加迷茫了。

“諸卿以為呢?”

韓書榮、秦正、杜陽銘等人紛紛讚同遣使和談,理由大同小異,都是從本職出發,說國力恐怕難以支撐。

司馬韌想說兵部準備了多少武器,可是自己獨木難支,實在連開口的機會都找不到。

和談嗎?好丟人,小皇帝少年郎意氣,怎麼會願意低頭求和呢。不和談吧,又怕自己意氣用事耽誤了國運。

正糾結著,聽到武士稟報徐少傅求見。

小皇帝頭腦昏沉,隻聽到一個“傅”字,還以為是錢明月來了,忙歡心地說:“快請。”

看到是徐三孤就寒了臉:“舅舅怎麼來了?”

“臣來為聖人分憂。”

小皇帝懶洋洋地說:“那你認為該怎麼辦呢?”

“邊關不是缺糧餉嗎?加稅,讓運河過往鈔關加稅,提高鹽鐵的價格,再往南方富庶之地增派賦稅,一定能夠籌集銀兩。”

徐平成怒斥:“荒唐!這是要逼民造反啊!”

謝傅詹難得與徐平成同一戰線:“聖人,萬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