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不是當局不努力,敵人確實太狡猾(1 / 1)

現在,讓我們回到《集資陣痛》開篇提出的天問:

非法集資屢禁不絕,愈演愈烈,究竟是什麼原因?

就宏觀形勢而言,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逐步下行,結構調整正式顯現威力,大量傳統產業公司資金鏈越來越吃緊,裸泳者不斷浮出水麵——各種不規範民間融資和非法集資行為集中暴露,導致短時間內發案數量激增。

而網絡和移動技術的異軍突起,讓非法集資行為如虎添翼。在互聯網金融等的華麗包裝之下,借助網絡尤其是移動網絡的便捷和高效,形形色色的傳統欺騙手段,藏身名目繁多的投資谘詢、非融資性擔保、第三方理財、財富管理、P2P網絡借貸之中,讓人防不勝防。

“此類機構多設在商業鬧市區,選擇高檔寫字樓等,門麵豪華,一般有工商登記的合法身份,其名稱和業務與金融密切相關,普遍存在超範圍經營、虛假宣傳、違法違規發售理財產品等情況,對老百姓有很大的欺騙性。”楊玉柱說。

啊啊。不是當局不努力,“敵人”確實太狡猾。

法律製度的遲到,也助長了騙子們的囂張氣焰。

“我國刑法中主要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等,但目前這些罪名已不能適應現狀,應增加新的罪名,尤其需要重點關注網絡信貸領域。”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華說,同時,除小貸公司外,各類民間借貸主體麵臨法律規範缺位、法律地位不明的問題,監管規則、市場準入和業務經營規則有待明確,需要出台專門的行政法規予以規範,並明確各方監管責任。

來自人民銀行的消息顯示,該行正在牽頭起草“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以對不吸收存款的放貸業務實施牌照管理,並對上述問題進行明確。

牽涉主管機構眾多,協調、聯動成本高昂,也是尷尬之一。“我們現在處置非法集資是一個係統工程,有的案件必須在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我們部際聯席會各個部門再和地方共同努力,去打擊處置它,所以說難度是非常大的。” 楊玉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