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昨天睡眠不足,想著先睡一會。
陳遠濤和戴萌一直在說話,
戴萌說:“你上次說的,去你叔那邊買電子表有優惠,我和班上同學說好,你到時候別放衛星。”
“嗯,貨一到就會通知你,你放心。”
陸靜然抬頭,漫不經心的問:“你家是做電子產品的生意嗎?”
“沒有,我叔在做這個,從他那裏拿貨比外麵便宜十塊錢。”陳遠濤笑著說 ,倒是沒有隱瞞。
要說便宜了十塊,也還是有錢賺的,隻是賺的少些。
李誌傑看了眼中間桌上的雜誌,封麵是個金發碧眼的外國女人。
剛才幾個人邊看邊討論,這會兒不看了,他就有點想借過來翻一翻。
看不懂那些字,看圖片也可以啊。
李誌傑已經想了很久了,這會兒終於鼓起勇氣問:“可以借我桌子上的雜誌嗎?我就在這裏看,不會弄壞的。”
這本歐美時尚雜誌,楊秋怡的表姐從美國帶回來的。
他們是外文係,倒是能看懂一半,雜誌上那些時髦前衛的服飾讓人向往。
陳遠濤想了下雜誌也不是貴重的東西。
這個小夥子還給楊秋怡讓座位了,人挺不錯,他做主答應了。
“沒問題,你看吧。”
李誌傑高興地拿起來,放在膝蓋上,小心翼翼地翻閱了起來。
楊秋怡睜開眼睛,就看到對麵的人,拿著自己雜誌在翻。
她坐直了身體,皺眉問:“誰讓你拿我的書看,不問自取叫做偷。”
這個車廂座位硬,人也多,餘驚遠也不和自己說話,她漸漸有些氣,這下找到了由頭。
畢竟她不能對餘驚遠發脾氣,另外兩個被她叫來的同學,也不好擺臉色。
陳遠濤忙說:“他問了,是我讓他看的。”
李誌傑放下雜誌,表情有些窘迫。
楊秋怡皺眉,又說:“你下次不要把我的書借給別人,再說了他看得懂嗎?”
她這話有些咄咄逼人,其他兩個人知道這是大小姐脾氣又發了,臉上都有些尷尬。
陸靜然抬眼,聲音淡淡地說:“怎麼會看不懂,又不是天書。”
楊秋怡覺得這人在吹牛,簡直太虛榮了。
他們英文係大二學生,也看得一知半解。
大約是文化差異,美國雜誌上的英文,和她們平時學的有些差別,雜誌生僻詞太多了,讀得費力。
戴萌打圓場說:“看不懂全部,一兩句也是看得懂。”
“不,我賭他們一句都看不懂。”楊秋怡依依不饒道。
從鄉下來的都能看懂,那她學英文是為了什麼?
這真是可笑之極。
陸靜然微微一笑,不說話,隻是這笑容落在了楊秋怡的眼裏,就成了挑釁。
她把雜誌往前一遞:“那好,你給我翻譯第一篇,既然你看得懂。”
戴萌和陳遠濤對視一眼,發現對方都在苦笑。
他們頗為無奈,萍水相逢,何必一定要錙銖必較,讓人落麵子。
這句話讓兩口子的心裏稍微寬慰,卻不能完全從下崗的失落走出來。
李福來小時候家裏兄弟姐妹多,家裏總共兩畝地,一年風調雨順,兩畝地加起來也就三四千糧食,最多能賣一千塊錢。這點錢還要交公糧,再扣除種子、 化肥錢,還有大隊公攤的費用,最後所剩無幾。
劉秀萍沒有父母,生活就更加苦了。
他們小時候曆經國□□[]那幾年,禾苗沒長大就旱死在了地理,遍地野草,樹皮都被吃光了,樹也死了,然後就隻能下河去撈水草吃。
夫妻倆覺得生活好,能有飽飯吃,能有事情做就很幸福了。
然而一夜夢碎,他們相繼丟了工作,這個打擊很大,所以夫妻倆一時半會兒緩不過來。
90年前後那批下崗的工人,他們也許經曆不同各自有難處和苦楚,但是大致的走向都差不多。
陸靜然從餐館裏出來,直接去找了孟建國。
上次對方來找她買茶葉,兩個人聊得不錯,後來對方給她介紹了幾個客戶,這麼一來二去也就熟了。
孟建國也在工廠上班,他老婆在鎮上開了個商店。
陸靜然和他年紀差了二十多歲,兩個人聊得來,倒是有點忘年交的意思。
孟家的兩口子結婚了十幾年,有個六歲的女兒,陸靜然從前也來過兩次。小姑娘很喜歡她,每次一見麵就衝上來摟著陸靜然的腰。
這次自然也不意外,邊摟著陸靜然的腰,邊大聲地通知父母人來了。
周末孟建國沒有去上班,正在和老婆清點貨物,他走出來看了眼,笑著說:“你怎麼每次都賴在別人身上。”
“我不管,姐姐好香,我以後也要這麼漂亮這麼香。”小姑娘笑嘻嘻地說。
孟建國的老婆出來拉開了女兒,帶著人進去看動畫片了。
陸靜然手裏提著兩個禮盒,開口說:“孟叔,中秋節我準備賣的禮盒,先拿來送給你的。”
“這麼客氣。”孟建國笑著接了過來。
他把擺在櫃台上的禮盒打開,這個木製的盒子很大氣,裏麵是黃色的綢步,還放著一排三個,一共六個木盒。
孟建國笑著問:“這是你自己弄得包裝,挺好的。”
“是啊。”
孟建國打開其中一個小的盒子,滿身毛、銅絲條、蜜蜂腿,這是頂好的碧螺春了比他預想的品質還好。”
他問: “那你這個要賣多少錢啊?”
陸靜然說:“一般的三百五,這種好的六百,我一共不到一百盒。”
她讓李誌傑做了木盒,小的要168個,大號的要了42個,中號的60個。
茶葉每盒都是250克的規格。
大的盒子裏麵套著六個小盒子,放在黃色的絲綢布上,這樣看起來更加規整高檔,中號的外麵有簡單的花紋,就是單獨一個。
“可以的,那我到時候幫你問問,有沒有人要,這個品質不算貴。”
孟建國的姐夫在市裏當領導,廠裏裁員自然沒有他。
也因為這樣,每次過年過節,縣裏鎮上的幹部就會來他家看望老太太,倒是認識不少需要好茶的人。
現在都覺得一分錢一分貨,好東西就該貴,這是絕大多數人消費的心理,特別是不差錢的人。
這東西不差,而且茶葉、酒、煙本來就價格浮動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