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氣功·五禽戲

氣功在中國有著悠長的曆史。為了弘揚這種在民間廣受歡迎的傳統體育,推出由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編排的五禽戲、六字訣等四套功法。

五禽戲是東漢名醫華佗根據古代導引、吐納之術,研究了虎、鹿、熊、猿、鳥的活動特點,並結合人體髒腑、經絡和氣血的功能,編成的一套具有民族風格的健身氣功功法。

第一戲 虎戲

“虎戲”要體現虎的威猛。神發於目,虎視眈眈;威生於爪,伸縮有力;神威並重,氣勢淩人。動作變化要做到剛中有柔,柔中生剛,外剛內柔,剛柔相濟,具有動如雷霆無阻擋,靜如泰山不可搖的氣勢。

第一式 虎舉

動作一:兩手掌心向下,十指撐開,再彎曲成虎爪狀;隨後兩手外旋,由小指先彎曲,其餘四指依次彎曲握拳,拳心相對;目視兩掌。

動作二:兩拳沿體前緩慢上提,至肩前時,十指撐開舉至頭上方;目視兩掌。

動作三:兩掌再彎曲成虎爪狀外旋握拳,拳心相對;目視兩拳。

動作四:兩拳下拉至肩前時,變掌下按;後沿體前下落至腹前,十指撐開,掌心向下;目視兩掌。

重複一至四動3遍後,兩手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要點:1.十指撐開,彎曲成“虎爪”,外旋握拳,三個環節均要貫注勁力。2.兩掌向上如托舉重物,提胸收腹,充分拔長機體;兩掌下落如拉雙環,含胸鬆腹,氣沉丹田。3.眼隨手動。4.動作可配合呼吸,兩掌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第二式 虎 撲

動作一:接上式。兩手握空拳,沿身體兩側上提至肩前上方。

動作二:兩手向上、向前劃弧,十指彎曲成“虎爪”,掌心向下;同時上體前俯,挺胸塌腰;目視前方。

動作三:兩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時兩手向下劃弧至兩膝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隨後,兩腿伸膝,送髖,挺腹,後仰;同時,兩掌握空拳沿體側向上提至胸側;目視前上方。

動作四:左腿屈膝提起,兩手上舉,左腳向前邁出一步,腳跟著地,右腿屈膝下蹲,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前傾,兩拳變“虎爪”向前、向下撲至膝前兩側,掌心向下;目視前下方。隨後上體抬起,左腳收回,開步站立,兩手自然下落於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八:同動作一至四,惟左右相反。

重複一至八一遍後,兩掌向身體側前方舉起,與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兩臂屈肘,兩掌內合下按,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動作要點

1.上體前俯,兩手盡力向前伸,而臀部向後引,充分伸展脊柱。2.屈膝下蹲,收腹含胸要與伸膝、送髖、挺腹、後仰動作過程連貫,使脊柱形成由折疊到展開的蠕動,兩掌下按上提要與之配合協調。3.虛步下撲時,速度可加快,先柔後剛,配合快速深呼氣,氣由丹田發出,以氣催力,力達指尖,表現出虎的威猛。4.中老年習練者或體弱者,可根據情況適當減小動作幅度。

第二戲 鹿 戲

鹿喜挺身眺望,好角抵,運轉尾閭,善奔走,通任、督兩脈。習練“鹿戲”時,動作要輕盈舒展;神態要安閑雅靜,意想自己置身於群鹿中,在山坡、草原上自由快樂地活動。

第三式 鹿 抵

動作一:接上式。兩腿微屈,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經右腳內側向左前方邁步,腳跟著地;同時,身體稍右轉,兩掌握空拳向右側擺起,拳心向下,高與肩平;目隨手動,視右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