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陳靜把《陳靜日記——澳洲新移民的故事》光碟送給我時,她說請多提意見。我直視著眼前這個嬌小的女人。她十多年前移民澳洲,定居墨爾本,約三十多歲,兩個孩子的母親。但她身材依然苗條,柔美的臉上,有著一對寶石瑩瑩的眼睛,配上那恬靜而帶迷人的微笑,顯出一副南國女兒的韻致。
據陳靜介紹,這部紀錄片拍了五年,耗資50多萬澳幣。拍攝過程中她還懷孕生子,其中的困難、壓力、繁瑣,人際關係不是一兩句話,一兩頁文字能說得清楚的。十九集紀錄片,每一個主人公的經曆,要麼讓人感動、欣喜,要麼讓人深思、反問,要麼惋惜、歎息。沒有英語交際能力,卻開著奶吧的一對移民老夫妻。看他們精心經營著的奶吧,讓我感慨。其實,人,無論他們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隻要敢向命運挑戰,在哪兒又不能生存呢?
觀為了綠卡而嫁的女人們,怎麼又不讓我沉思、反思、理解呢?隻要她們心中有夢追求,管她是嫁什麼人呢?這隻是為綠卡技術處理的一個層麵,相信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仍有。男兒有淚不輕彈,片中那個為買房打官司被騙、損失3萬澳幣的做木工活的移民,看著他痛心疾首的表情。我跟著他一同怨恨著沒有律師職業道德的華人小律師。3萬元澳幣對有錢的富人或許算不了什麼,但對靠體力勞動沒日沒夜幹活的小木工來說,那是他每天要扛多少厚厚的木板啊。都是同根生的華人,為什麼要算計別人的血汗錢呢?我們不得不反思、反省。
影片一開頭便是澳大利亞的藍色大海,巍巍森林。回蕩著追夢的主題歌:“為我的夢所付出的代價。”是的,我們每一個移民,無論從小留學生到夕陽移民,誰人又沒有多多少少付出的代價,誰心中又沒有追夢和夢醒時分的一聲歎息。片中“追夢女人、中國人有戲、中文廣播電視台、世界狀元是怎樣創造出來的、百萬富翁洗碗記、中文報、圓夢的代價”誰又不是為了心中的夢所付出呢?
移民是什麼?每個人可能有每個人的回答,但歸結起來,移民就是為了心中那個不甘心,為了改變命運、生存的環境,為了那不滅的夢。但這個夢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或把夢做得那麼完美。當片中的畫家們為一個夢執著追求,終於讓自己繪畫的作品得到西方畫界認可。一個為生存放棄繪畫專業、從事房屋裝飾,我感受到那個畫家放棄繪畫的心情,畢竟移民澳洲,我也是放棄了自己修房造屋的專業,而現在成了一名推拿按摩師。欣喜的是這個放棄繪畫的畫家,最終又在裝飾房屋中發揮了他繪畫的技能,設計出了漂亮的裝飾圖案。看著畫家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又同時看到了陳靜夭折的《亞太經濟道報》;看到留學生出車禍,二十二歲年輕的生命,最後消逝在追夢的路上。看到海歸與海留在愛情上造成的時空與無奈,看到賭博而失去學業的留學生;看到老年移民為多掙一份零花錢,風雨無阻地送廣告單。移民——追夢的人,所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