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段(1 / 2)

樹怕剝皮,人怕激氣。”激勵將士或煽動眾人,都是針對人人都有一種保護個人自尊心的心理,抓住對方的過失、弱點或某種利害關係,給予挫傷其自尊心的刺激。孟子說過:“一怒而天下定。”這怒因刺激而起,勇氣即從膽中而生。許多事業可以憑藉這一激而成創舉,亦有許多壞事起於一怒之差。

“激將”的對象最好選擇性情急躁、自尊心強的人,對於那種老如世故的人很少被激動。當然,激將高明者有時也能使老奸巨滑者“怒”而上當。蘇秦約合縱激張儀相秦

蘇秦是戰國中晚期之際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他憑三寸不爛之舌遊說諸侯各國,倡導建立了以對抗秦國為目的的六國(楚、燕、齊、韓、趙、魏)合縱聯盟。

他為了使這一整體計劃不致破產,力求有一個合適的人去秦國與他遙相呼應。於是便想到了師弟張儀(同師於鬼穀先生),並派人去請張儀來見他。張儀家境貧困,也正想借助蘇秦為自己仕途打開通道,所以就匆匆來到了蘇秦府下。但張儀到後,蘇秦卻過了好幾天才接見他,並隻讓張儀坐在家仆們的堂下,僅賜給他仆妾們所吃的飯食,而且還幾次故意地責備張儀說:“像你這樣有才能的人,卻使自己窮困羞辱到了這種地步,我是不能把你向諸侯推薦,使你得到高官厚祿的。再者,你也不足以能使他們收容你。”張儀聽後立刻覺得無地自容,氣憤不已。但又想到蘇秦現在身佩六國相印,這些國家都不能為自己提供舞台,所以他就決定去了秦國。

在張儀去秦國的途中,卻有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與他結伴同行,一路上與他同吃同住,供給他所需費用,並把車馬和攜帶的許多金錢都送給了張儀。張儀到達秦國後,正是有了這些資助才得以拜見了秦惠王,並很快就被秦惠王拜為客卿。但此時,那位同伴卻向張儀告辭要走了。張儀問其緣由,那人說:“我並不了解你,真正了解和關心你的是蘇君。他擔心秦國伐趙而使合縱抗秦的計劃破產,認為隻有你才有能力去左右秦國的國策,所以他當時故意激怒你,使你憤然來到秦國。而後又私下派我跟著並接近你,供你給用。現在你已被秦王聘用,我就算完成了任務,應回去告訴蘇君了。”張儀聽後大為感慨。

張儀憑他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終於說服秦王,使秦軍十五年未越函穀關一步,為蘇秦合縱之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但蘇秦死後,張儀就馬上一反過去,徹底瓦解了六國的合縱關係,並使秦國與東方的部分國家結成了聯盟(連橫),為秦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諸葛亮激孫權出兵赤壁

劉備屯夏口,曹操已率大軍南征,孫權在一旁觀望。

諸葛亮來到孫權那裏,對他說:“天下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備也在漢水以南招集兵馬,與曹操一同爭奪天下。現在曹操已基本上平定了北方,接著又南下攻取了荊州,軍威震動天下,致使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劉備才逃到這裏。請將軍認清局勢而製定對策,如果用江東的軍隊與中原的曹軍抗衡,就應早早地與曹操斷絕關係,如無力抵抗,何不放下武器而束手就擒,向曹操稱臣呢?”

孫權說:“劉備為何不投降曹操呢?”諸葛亮說:“劉豫州是漢朝宗室之後,雄才大略,超過世人,人們仰慕擁戴他,如同河流奔向大海。如果功業不能成功,那是天意,但怎麼能再做曹操的下屬,聽一個奸臣的指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