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祭灶日。
這個世界的過年,也是從小年開始的。
不到下午四點的時候,家家戶戶就燃起了炊煙……當然,這會兒都有無煙廚房了,自然也見不到炊煙這種燃燒產物,取而代之的,是從各家各戶屋裏飄出來的飯菜香味。
灶王爺的神像也從灶上搬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貢在廚房裏的小神像,倒也惟妙惟肖。
哪怕是鄭家這樣獨門獨戶的古風式建築裏,也沒有了灶頭這種東西。
幸好廚房還是存在的。
鄭大伯昨兒特意過來叮囑過她,要她做一碗拿手菜——當然,不拿手也沒辦法,出去買一碗也是可行的,到了晚上族裏祭灶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出一碗。
鄭先喜點了頭。
她倒是隱約有點印象,原主再怎麼孤僻,族裏有些祭祖之類的活動卻是不能缺席的,這點輕重她還是挺明白的。
往年原主都是外頭去飯店裏買個菜湊數,族人知道她年紀小家裏也沒大人,都體諒她不易,從來不說她。
今年鄭宗明卻特意跑來,一是她成年了,也該試著自己下廚,二來,是為了給她送銀行卡的。
給了卡但不給密碼,鄭先喜也不在意,挑挑眉就收了起來。
總感覺她大伯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到了晚上祭灶的時候,鄭先喜端了碗自己做的紅燒肉,跟在鄭宗明的身後,恭敬的放在宗祠前擺好的供桌上,供桌上立著一尊比她家裏的神像更大些的灶王爺……別說,小的看著挺可愛,大的瞅著,就有那麼點兒滲人了。
大家夥也注意到了她放下的那晚紅燒肉,聞著味兒,倒是挺香。往年這丫頭給灶王爺送菜連飯店的包裝都不帶換一下的,今年倒是曉得換了。
……沒有人覺得,這會是她自己做的。
鄭先喜也不好拉著人去解釋,隻當不知道。
同時,鄭先喜也發現,她大伯母沒來。
祭灶這種事不分裏外人,入了鄭家的門便是鄭家的人,這會到底也不是古代,沒有什麼女眷不能參加的毛病。便是祭祖的時候,外姓的女眷們還能再外頭圍觀呢!
她隱約記得大伯母往年也是會出來的,難不成是病了?
她倒也不怎麼關心安季晴,略疑惑了一陣便也就放過了。
倒是堂姐鄭海棠衝她點了點頭笑了笑,而堂弟鄭華楊卻不怎麼敢看她,目光躲閃的樣子。
堂姐性子一向還成,就是堂弟……鄭華楊可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人,他一直都覺得原主汙蔑他父母,跟她關係很差,見了麵不瞪兩眼都是好的,今兒是怎麼了?
不等她多想,祭灶開始了。
他們的現任族長是位須發皆白的老神仙——這就是對上了年紀的老人的尊稱——據說已經有百歲高齡,很得族人敬重。他身邊站著一個大約五十來歲的中年人,據說是他最小的孫子,也是下一任族長的接任者,他們兩個是站在最前頭的。
而後是各家各戶最年長的男丁,若是如原主家這般,隻剩下一個女孩的,就代她父親站在他的位置上——也就是鄭大伯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