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金屋賦——天嬌

作者:唐棣之華

詩·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作者有話要說:因為一直有人提出‘折扇’和‘年齡大小’的問題,所以幹脆在這裏解釋一下。

【折扇,事實是中國發明的!】

總有人提出‘折扇是朝鮮發明的’這個論點;或說是日本傳進朝鮮再傳入中國的。對此深為存疑。

查資料,事有曲折,現簡單‘轉述’如下:

樸寅光,是北宋時期高麗國的士人。樸寅光在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因為按照欽定版曆史,他是將折扇傳入中國的人。他贈送了蘇軾一把高麗扇,蘇軾寫下《折扇詩》紀念此事;在現在欽定版曆史中,蘇軾寫得這首折扇詩,是中國第一首描寫折扇的詩詞。

韓國人據此認為折扇是韓國人發明的。

然而,日本人認為折扇是日本人發明,在更早時期,已經有日本折扇輸入中國的記載。

對於日本人的質疑,韓國人舉出更有力的證據:茶樹村考古研究。這座漢代古墓中,就存在著以金玉為骨的折扇,這是世界最早的折扇。

但日本人對這個證據不屑一顧,他們在爭論中不小心暴露了真相:茶樹村古墓是一名漢朝官員的墓葬,在漢朝時,茶樹村所在的朝鮮地域是屬於漢朝的郡縣!!!!!!漢朝的郡縣!!!!!!

然而,韓國人的回擊隨之讓中國屏蔽了這場爭論——韓國人指出:中國的偉大……已經認可‘高句麗’跟‘高姓麗朝’是一回事,而‘高姓麗朝’以及後麵的‘王姓麗朝’,通被中國稱作“高麗”。所以,不僅朝鮮是高麗的當然領土……

爭論到這裏,後續的情況已經不容許世人了解了——

雖然,南北朝時期的齊朝也有折扇出土,而這種折扇誕生時間比宋代高麗輸入折扇還早。

雖然,漢代《怨歌行》中也描述了折扇。

但,這些證據都變得……沒用了~~~~(>_)~~~~

【劉徹和阿嬌誰大誰小】

十多年前,當我第一次查找關於‘金屋藏嬌’的資料時,所有典籍、詞典或字典裏記載的都是:漢武帝和他的原配陳皇後是一對姑表兄妹——表、兄、妹!

而從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播放後,不負責任的‘姐弟說’就開始風行。

拜托各位,那是電視劇,OK?不是曆史書!

請不要把電視劇當曆史書來看!尤其現在的編劇和導演都是毫不尊重曆史的。比如那部剛播放不久的《美人心計》,其中竟然說梁王劉武不是竇太後親生的……巨汗!

1-01 橫禍

關中的春日,雨淅淅瀝瀝下個沒完沒了,層層疊疊的雨霧把長安城裏的亭台樓閣、園林花樹洗刷了一遍又一遍。

巍峨壯麗的大漢京都,在綿綿雨水中終也流露出幾許懶散。六十年精心修造的巍巍城樓和連天殿宇,似乎也收斂了幾分肅穆和威儀,平添了一些親切和平和。

街巷上人跡寥落。從來都是人聲鼎沸的東市和西市,這些天也是安靜了許多。是啊……除非迫不得已,沒人願意在這種天氣出門淋雨。尤其是這年頭還沒遮雨的工具。

傘蓋?那可是皇帝和諸侯王們才有資格享用的儀仗。

溫暖潮濕的天氣,總是惹人睡意;尤其是在午後。

緊靠皇宮的一座權貴府邸,庭院深深。後宅一處高閣內,一眾侍女排成兩行,兩個一對地跪坐在道道門廳外。她們穿著單繞深衣,按規矩正襟危坐,隻是一個個都是眼皮似合非合,腦袋令人懷疑地微微向前衝啊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