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府(1 / 2)

重陽節剛過,慶安就下起了大雨,雨水衝刷著街麵,大半個月都沒有消停。入秋的安慶顯得有些荒涼,滿目枯枝,遍地落葉,天氣也變得陰冷潮濕,寒意入骨。

李府中,處處都燒起了地龍,下人們也井然有序,青石板鋪成的小路上,來來往往竟是沒有一點聲音,處處所顯露著的百年世家的氣派和規矩,自是小門小戶無法比擬的。

管媽媽走在摘星園長長的回廊裏,神色肅穆。

陽光映射在李府朱紅色的牆麵,看得人心裏暖烘烘的,小丫頭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磕著瓜子兒說閑話,看到管媽媽來到具正了正神色,機靈的,上前問聲“媽媽好”,膽小的便躲在後邊,巴不得管媽媽看不見自己。

李家是百年世家,行事說話都有一定的規矩,但小丫頭們閑了在摘星園中玩鬧嬉戲卻也是內宅中難得的景色,管媽媽雖然嚴厲,卻不曾斥責過她們。

她轉過千華樓,再繞過朱華園,便出現了一堵高牆,三四個小丫頭背對著管媽媽議論府中的事。

這些在花園中打雜的小丫頭,都是新提上來的,未曾入等。

李府在慶安是大戶,雖是這些不入等的小丫頭卻也穿的極好,一清藍色棉布襖子,雖然樸實,但裏麵的棉絮卻厚實著,縱是安慶的冬日也透著股暖和勁。

“眼看這大姨娘要做壽了,聽說可比上個月七姨娘做壽氣派多了,等閑不拿出來的金絲銀線,聽說一下子便拿去了十多卷,也不知道針線房能不能趕製出來,我們的冬衣什麼時候才發得啊。”不知是誰的聲音裏滿是羨慕。

又不知是誰笑吟吟的接到“這七姨娘如何與大姨娘比得?大姨娘可是太太親自提拔的,與四姨娘都是太太的陪嫁,這體麵當然不一樣,若說是體麵,那還是屬三姨娘去年做壽,那庫房裏的玉石盆景,琉璃緞……如流水般往三姨娘屋子裏搬,任誰不說是太太在做壽?”

聽到這兒,管媽媽便冷了臉向那幾個丫頭嗬斥道“沒規矩!太太、姨娘的事也是你們能議論的!”管媽媽端起架子,立刻把這群不入流的小丫頭嚇得不輕,紛紛跪在了青石板板上,低著頭不敢回話,直到管媽媽走開,才又開始議論道“管媽媽往西偏園去做什麼?”

“聽說西偏院的哪位九姨娘又不好了?”

“管媽媽是去探病的?”

“隻怕越探這病越嚴重”不知是誰撇了撇嘴道。

“好了,管媽媽也是太太身邊的大紅人,也不是我們議論得的,走,做活去”

而這廂,管媽媽果然往西偏院走去。這西偏院,說它是個院子不如說是在下人居住的地方騰出的幾間屋子,距正院有十萬八千裏,需繞很久才能到。

這西偏院早是李府共知的冷宮,以前是六姨娘住在這裏,後來六姨娘去了,九姨娘便帶著六娘子住在這裏。

這西偏院的兩代主子都不受寵,這院子自然是沒有什麼臉麵,管媽媽看了看那磚縫中的青草,和院子中那幾杆枯黃的竹子歎了口氣,走了進去。

管媽媽走進兩進青瓦小屋,沒有人出來迎接,隻有主屋的窗下兩個丫頭守在小風爐前,兩個丫頭均穿著半舊的綠色襖子,上麵還用灰布打了幾個布丁,透著一股子村氣,與李府之前的氣派格格不入,看到管媽媽到來,兩個小丫頭忙站起來相迎管媽媽沒有理會她們,徑直走進了主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