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如同夢幻般地,在光潔的琴鍵上做著種種不可思議卻又無比自如的動作,而串串美妙難言的音樂。伴隨著那奇特的節奏如同水波般地、一圈圈蕩漾開去,,“論,”如同仙女的手指,快美地拂過神經最敏銳的末稍,每位聽眾都感到自己的靈魂,如同被瞬間靜化了一遍,渾身一暢。那是一個奇妙到毫顛的七連音,”
雙手在琴鍵上的速度開始漸漸變快。但音樂,卻始終保持著那份靜。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事實上。此刻在斯坦威上奏出的旋律,單位時間內的音符甚至已經超過了網網瓦洛多斯演奏的加鬼火》和《黑鍵》。隻是,此刻的琴聲卻絲毫沒有給人一絲焦急、快速的感覺。人們隻是感到音響比之前聽到的更加豐富了,層次更加飽滿了,不過,真要讓他們用語言來形容這種感覺,卻又形容不出來。
陸維的雙手,以一種看似很奇特的韻律在斯坦威上迅速移動著,速度雖然很快,但每一次觸鍵,每一個動作,卻又細致地像是經過了無數次思考般的安然、穩健”,是的,這是《星光》幻想曲。一首顛覆了傳統複調理念的鋼琴作品。雖然他問世的時間很短,在職業的鋼琴圈子裏,也沒有什麼大的名氣。但凡是演奏過這首作品的鋼琴家,都不得不承認,這很“奇怪”很難“演奏出感覺”的作品。因為,沒有幾個人能夠理解出那譜子上記錄的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複調和頻聳變化的力度、表情術語,而一些西方的樂評家更是直言這首《星光》簡直是一個玩笑,是“不知所畏”的東西。
然而,今天,就在這裏,當他們真正聽到這首“星光”聽到由這首曲子的作者 陸維演奏的“星光”時,他們才感到自己之前的判斷。似乎走出了一點問題。
“這是星光?它居然是這樣的?這”這怎麼可能?”聽著傳出耳中的那首曲子,伊斯托明評委第一時間就判斷出了這是《星光》幻想曲。作為一名兼任作曲的鋼琴家,伊斯托明除了練琴,平時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研究那些世界各地著名作曲家創作出的最新作品,當陸維這位中國鋼琴家寫出《星光》幻想曲之後,伊斯托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通過自己的途徑,得到了這份曲譜。不過,當時的他,並沒有將這曲譜當作一回事,因為試彈了兩次之後他就下了結論,這根本就是沒有任何鋼琴作曲經驗的家夥搞出來的、不知所謂的作品,因為,但凡有一絲鋼琴創作經驗的作曲家,都不會貿然寫出這樣一首,全然違背演奏規律的譜子來。
伊斯托明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試彈這首《星光》幻想曲時的情形。
那是在一間自己專屬的斯坦威琴室裏,一共十七頁的、已經被整理成打印版的《星光》幻想曲的曲譜,就那麼規矩地放置在自己的琴架上。
“真很有深度的曲子。”當伊斯托明用譜子上標注的“莊板、柔和地”速度、表情標記。演奏出前八個小節時,他的心裏忍不住讚歎隻不過。這種讚歎,在第九個小節的“七連音”那裏。就戛然而止。
“這裏怎麼會用這種節奏型?而且,這是什麼?漸弱?漸強?
哦。真見鬼,這隻不過是一化連音,隻有短短的七個音,居然會標記出這樣兩種力度符號?而且”這是什麼?神秘的?表情術語?”
伊斯托明現在還記得,當他用不到半分鍾的時間,演奏完之前的八個小節,之後看到第九小節的記譜時,那種意外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