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一開始,陸維就知道,這曲子被改編了。
《金蛇狂舞》這曲子,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義勇軍進行軍》的作聶耳的一作品,創作於1934年,根據民間音樂《倒八板》改編而成,全曲歡快熱烈,洋溢著一股節日的喜慶氣氛。
音樂的一開始,就應該是弦樂的齊奏主題,不過顯然,改編覺得這樣切入太過直接了,在前麵加入了一段中國鼓的華彩。
“咚!咚!咚!咚!”,隨著一麵直徑約兩米的牛皮大鼓,被鼓手一下下敲響,那渾厚的鼓聲如同悶雷般,瞬間將音樂的氣氛鼓動了起來。
鼓聲漸漸地低了,卻愈密集起來,如同一陣細碎的馬蹄聲,又如同一陣滾雷,隆隆地聽得人熱血沸騰!
猛地,那原本已然低得漸不可聞的鼓聲,如同猛然激起的浪花般,“轟!”地一聲直竄了上來!隨即,鼓手甩開兩隻臂膀,一陣激昂的附點音型,從酣然起落的鼓捶中噴湧而出。
仿佛是一聲號令,這段附點節奏型過後,全部的樂器,忽然齊齊的奏了起來,極富抑揚頓挫的《倒八板》的節奏響起,整個樂團的聲音整齊劃一,極富動感。
⑧思⑧兔⑧在⑧線⑧閱⑧讀⑧
“好!”,聽著這開關的第一部分,陸維心裏暗暗喝了聲彩,隨即暗道不愧是中國音樂學院的民樂團,這水平就算放在全國,也絕對是一流的水準,《金蛇狂舞》是一老曲子了,幾乎是學習過民樂的都知道它,正因此如此,演奏這樣的曲子才更顯水準,因為人們聽的多了,自然就可以分辨出好壞來。剛剛陸維聽到的這段音樂,無疑是他曾經過的《金狂舞》的版本裏一個了,現場演奏的效果好固然是一個因素,更因為這些樂手們每一個個體的音樂素質本就極高,所有個體的好加在一起,自然顯得這普通的民族樂曲處處是“彩頭”,聽著極是過癮。
待到了第二主題,打擊樂組沉寂了下去,二胡、高胡和板胡奏出了柔和且富有頓挫的旋律,笛子和簫則間或奏出小華彩,將整個音樂點綴得更加活潑起來,這是整曲最輕快柔美的地方,以二胡為主旋律的演奏,將整個音樂的情緒表達得十分到位。
陸維注意到了在弦樂組擔任二胡領奏的,正是中國音樂學院席二胡教師,著名的青年二胡演奏家宋飛,陸維之前曾經在央視三套的音樂教室欄目中看到過她講的二胡教程,兩年前還在中國音樂學院見過她一麵,對於這個將二胡拉得出神入化的大美女印象十分深刻。
第二主題結束,音樂進行到了一個十分活潑的段落,這是一段富有民間鑼鼓點特色的音樂,民間的老藝人們管這種節奏叫做“螺絲結頂”,即上下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速度逐漸加快,且在後半部漸漸加上鑼、鼓、鈸、木魚等打擊樂器的節奏烘托,使情緒逐層高漲,直至歡騰紅火的頂點,十分有意思。
陸維原以為這個部分,會由二胡和笛子來做呼應,卻不料忽然間,一陣亮的嗩呐聲響了起來。這輕快脆亮的呐聲一起,眾人俱是眼前一亮,紛紛循著聲音望去。
一身潔白西裝的馮曉泉,輕快地從舞台的一側走了上來,那邊走邊吹的瀟灑勁兒,看得眾人暗讚不已。
緊接著,一聲如同黃鶯出穀般的笛聲呼應著這句嗩呐響起,舞台的另一側,一身翠綠色中國古典長裙的曾格格,手持一根竹笛翩然而至。
兩人站在舞台兩側,一問一答地奏出輕快的樂句,嗩呐和笛子就如同兩人的對話般,每一個樂句都極富靈性,宛如仙音!
兩個人漸漸走進,樂句也漸漸變得短促進來,在兩人極富張力的肢體語言和純熟的演奏技巧下,一支嗩呐,一根竹笛配合得天衣無縫,令人歎為觀止!
第五百二十六章 傳承與發揚
曉泉和曾格格精彩的演奏,將整個音樂的情緒推向了活潑的頓音構成的小樂句相互問答,將“螺絲結頂”那種微妙難言的意境揮到了極至!每個觀眾都能夠感受到那音樂中的活潑快樂的情緒!
兩人的問答句越來越短,由一開始的七個音符,變成了五個,又變成了三個、兩個,而當最終音樂回複到宮音的時候,樂隊最後方的定音大鼓轟然作響,將整個曲子的氣勢一下提升了起來!
隨即,鼓聲領出了一個極具節日喜慶氣息的節奏型,整個樂隊如同得到號令般,再度再現了喜慶活潑的第二主題。
而此刻,馮曉泉和曾格格兩個人,則各自用嗩呐和笛子奏出了與主旋律遙相呼應的副旋律,如同兩隻輕快的小鳥般,在歡快熱烈的主旋律上盤旋飛舞,顯得無比的靈動。
聽著這精彩的演出,陸維的臉上露出了陶醉的神情,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絕對是任何頂級的音響設備都無法比擬的,當一整支出色的樂隊在你的麵前奏響動聽的音樂時,那種精神上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