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段(2 / 2)

“好,下麵比賽正式開始,先有請第一位選手,來自吉林音樂學院三年級的林鋒,他的參賽曲目是:海頓的e小調奏鳴曲第一樂章。有請。”。隨著周滔的介紹,坐在陸維對麵的一個身材高大、留著一頭長的約莫17、8歲左右地青年站了起來,向台上走去。經過陸維身邊時,還留下了一股濃濃的膠味兒。

“唔。”。陸維吸了吸鼻子,感覺有些嗆。陸維一般是沒有在頭上打這些東西的習慣的,在他看來那既顯得不自然,同時自己也不舒服。不知道為什麼許多學習音樂的男生都喜歡將頭搞成這樣,難道這是有藝術氣質地象征?他又想起了自己地老師孔翔東,那剃得光光的腦袋看著更另類,也許搞藝術的都有這些偏好吧。但陸維卻搞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沒有。

“也許是因為自己還不夠藝術化吧。”,陸維摸了摸鼻子。\\\\\有些自嘲地笑道。

轉頭看了看其他的人。今天這組說巧不巧,居然一個陸維熟悉地人都沒有。陸維可是知道。像李雲迪、肖南、秦川等等這些他所知道的出色人物都參加了,不過卻沒有和自己分到一個組。不過以他們的實力,應該很容易闖進預選賽的決賽吧。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但願這一組的選手不要太弱才好。”,陸維暗自想著,有時候,參加比賽的時候,對手太弱,容易讓人缺乏**。特別是像陸維這樣的表演型選手,愈是強手如雲,越能夠激他的演奏**。

“不知道其他地選手怎麼樣,但這個林鋒……”,陸維有些無語了。

海頓地e小調奏鳴曲第一樂章,參加這樣的比賽,似乎,分量稍輕了些。

海頓號稱交響樂之父,其作曲水平自然毋庸置疑,不過即使是大師地作品,同樣有難易,不是說你彈一貝多芬,就說明你水平很高了,《致愛麗絲》還是貝多芬寫的呢。===當然,這e小調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倒不至於像《致愛麗絲》那麼簡單,不過怎麼說,拿一在鋼琴考級中僅僅居於七級的曲子,來參加這種國際級別的比賽,實在是有點

果然,聽到周滔的報幕,幾位評委雖然表麵上沒有說什麼,但那暗暗擰了一下的眉頭,卻沒有逃過陸維的眼睛。

林鋒的演奏開始了,左手從琴鍵的低音區起跳,八六拍的節奏,四個低沉的跳音響起,揭開了音樂的序幕。

林鋒的演奏倒很自如流暢,在情緒上的處理手法也十分規範。整體表現中規中矩,談不上有多精彩,但也沒有出現什麼過分的錯誤。

但很顯然,這樣的演奏,放在這樣水平的比賽上,自然不會有太高的分數,何況林鋒還是第一個出場的,本身就處在一個很不利的位置上。

雖然不知道幾位評委的最終分數是多少,但從幾位評委那古井不波的臉色來看,估計不會有太高的分數。

不過在接下來的旋律模仿和音樂知識的環節中,林鋒的表現卻是可圈可點,旋律模仿得到了75分,音樂知識得了滿分。*****雖然這兩項在總分裏並不占太大的比重,但卻是很考驗一個選手的綜合素質。看到林鋒的表現,幾位評委的目光中總算露出了一絲柔和的神色。

“好的,一號選手林鋒的演奏結束,有請孔翔東評委進行點評。”,周滔對著評委席上的孔翔東說道。

“好的。”,孔翔東接過話筒,清了清嗓子,說道:“海頓的e小調奏鳴曲第一樂章,是他眾多奏鳴曲中大家比較熟悉的一曲子。這曲子寫於一七八四年,是海頓成熟時期的代表作。這曲子一開始就用八六拍的急板,這在海頓之前的奏鳴曲中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這也賦予了這曲子特殊的性格。你的演奏在技術上沒有問題,剛才我從頭至尾聽了一遍,基本沒有什麼錯音和節奏上的錯誤,但在整體作曲的性格把握上,稍稍地顯得平淡了那麼一點點。比如說在展部,這一部分是對主題的再次精細處理,整個的演奏風格應該更加清新多姿一點。一點個人建設,就說這麼多!”,孔翔東說著,放下了話筒。

孔翔東的點評,讓台下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很多知道這部作品的人,更是向孔翔東投去了敬佩的目光。孔翔東的點評看似信手拈來,但卻鞭辟入裏,一針見血,如果不是對這部音樂作品有著極為深刻的理解,是斷然不會說得如此精到而深入淺出的,要知道,這隻不過是一位選手任選的參賽曲目而已,要說孔翔東事先做了功課,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這位著名鋼琴家的深厚功力,由此可見一斑。

“好的,非常感謝孔翔東評委的精彩點評,讓我們大家都學到了很多知識。好的,接下來讓我們繼續有請第二名選手,來自中央音樂學院鋼琴係二年級的學生黃彥,他的參賽曲目是:李斯特第12號匈牙利狂想曲。

陸維雖然手裏有標有出場順序的選手名單,但他並不知道誰叫黃彥,此刻,隨著主持人朱君的報幕聲,一位一直坐在最靠門邊的大個子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