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那一群老兵都給皇太子跪下了:“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皇太子急忙說道:“眾愛卿,快快起來平身吧!”
眾將士們站了起來。
佘老太君過來給皇太子施禮,然後說道:“楊宗保的事情皇太子您已經按著天意處理了!楊宗保下來的事情,該由有老身來處理吧了吧?”
皇太子這才過來看楊宗保,看看他滿臉的血,他的頭發已經掛在旗杆上去了,皇太子問台下的眾人,說道:“楊宗保犯的罪,上天已經給了評判,我想我的眾將士們已經服氣了,那就讓老太君處理他去吧!一定要讓他記住這個教訓,將功贖罪。”
眾將士們很理解的說道:“應該的,應該的。”
佘老太君就打發了幾個人,把楊宗保放到了一個擔架上,打發楊宗保的幾個親兵,把楊宗保抬的到醫曹營去了。
哪些將士們站有人說道:“皇太子啊!,您剛舞劍舞的真好看。”
皇太子:“是嗎?剛才舞劍舞的好看嗎?等以後有這個機會,我再給你們舞劍。不過不要在這個地方,而是在寬闊的校場,那裏才有意思,而且我才能盡興。隻是今天不行了,太晚了,我們還要趕路。”
皇太子又對穆桂英們穆元帥說的道:“楊宗保的事情我給您處理完了,請您在這裏調兵遣將吧!本宮去那邊給他們說一聲吧!為您去打前站。還有什麼事情吩咐嗎?”
穆桂英施禮說道:“沒有了。”
皇太子說道:“那我們就出發了,我先到那邊看看楊元帥,我們就走了。”
皇太子對穆元帥深施一禮,又給八王爺他們告知一聲,轉身下了點將台,早就有人牽過來他的戰馬,皇太子就帶著他的一行幾十個人一起上馬急急忙忙地走了。
……
在這裏我要說一下古代的人們對自己頭發的珍惜:古代人有一句話:“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出自於《孝經》,原文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所以古代人對自己頭發非常珍惜。而且古代對某些罪犯,就是剪掉頭發的,其刑法等殺頭幾乎一樣了。亦作“髠刑”。漢焦贛《易林·複之坎》:“髠刑受法,終不得釋。”《三國誌·魏誌·王淩傳》“淩舉孝廉,為發幹長”裴鬆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淩為長,遇事,髡刑五歲,當道掃除。”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上:“司馬遷《答任少卿書》雲:‘其次鬄毛髮,嬰金鐵受辱。’髡刑,則剃毛髮。”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二節:“戰國以來有一種髡刑,把罪人須發剃光。”
所以這種刑罰也是很讓人們難以接受的刑罰。也就是說,剪掉頭發,跟死刑已經很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