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定元九年,天佑皇朝中原地區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尤數河路省災情嚴重。
流民盈地,餓殍遍野。災民紛紛向周邊各省湧去。幸運的到了其他省,當乞丐也還生存下來,不幸的在路上就已餓死。若是死後留個全屍算是祖上燒高香了,而饑餓的老百姓哪還管那麼多, 紛紛爭搶,將其熬煮“肉湯”分食,聞者落淚,聽著慘然。
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康隆帝為旱災食不下咽,大臣膽戰心驚。
京城湧入的流民也不在少數,幸得九門提督發現且上報及時,城中並未湧入多少,流民皆被堵在城門外。京城畢竟是皇城,皇親國戚、巨商大賈較多,不少人到城外擺粥鋪,給難民分發食物,流民也還安然無事,但長此下去也不是辦法,如何解決這些流民,難住了皇帝和諸位大臣。
早朝時,金鑾殿上異常安靜,隻能聽見微弱的喘氣聲。康隆帝靜靜地看著下麵的朝臣,不怒而威。大臣們小心翼翼地喘著氣,生怕一個不小心腦袋搬家。
殿上沉寂的時辰太過漫長,失去耐心的康隆帝說低沉出聲:“諸位愛卿,難道誰也沒想到解決流民的法子嗎?”語氣平淡而自然,但聽在大臣們耳中,仿若一股冷氣吹過,身上的冷汗冒得更厲害了。
“回稟皇上,微臣認為可發放一些銀兩,再將這些流民遣送回原籍,不聽話的刁民就地處決……”
總算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話了,大臣們剛緩了一口氣,可還沒緩好,就聽到接下來的話,他們連氣都不敢出了,這是什麼餿主意。
“哦,諸位覺得張愛卿的提議如何?”皇上拖長了聲調,
“微臣認為不可,流民回到原籍還是無法存活。災區幹旱,寸草不生,更不要說糧食……所以當務之急是先將流民穩定下來,安撫民心,再作打算。”戶部尚書李林不徐不疾道。
朝堂上再次陷入沉寂。
“燕王駕到……”太監的這一聲喊劃破了寶殿上的緊張氣氛。
“臣弟參見皇兄,還請皇兄恕臣弟晚來之罪,臣弟願將功補過。”燕王誠懇說道,隻是看他的表情卻並不認為他晚來有什麼罪過。
“起來吧!”皇帝看著自己的弟弟,表情總算緩和了一些,不再那麼緊繃。
燕王沒有起身繼續說道:“臣弟有個辦法,可解皇兄之惱。諸位大臣都家大業大,養個成千上百的仆人應該不成問題,王公大臣們可到流民中挑些仆人,讓他們幹幹活又有飯吃,等災情過去後再將其遣返原籍。再有就是“以工代賑”,鑒於這次災情,急需興修水利,皇兄可派大臣前去各災區監督,朝廷給予錢糧……”
燕王話音剛落,各大臣就迫不及待紛紛響應,深恐落於人後不得皇帝賞識
“微臣願招一百人”,“微臣招兩百人”,“微臣招……”
皇帝看著眾大臣如此,總算露出了些許笑容,退朝後,留下燕王、六部尚書繼續議事,決定賑災具體人選和其他事項。
☆、難民悲苦
“姐姐,我們好想爹爹和娘親,他們去哪兒了?”看著兩個不滿10歲的弟弟,聽著他們的話,錦涵偷偷背過身去,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才說:“還記得姐姐講得天皇大帝的故事嗎?爹和娘去天上和他們住在一起了。”
“可他們為什麼不回來看我們呢他們不要我們了嗎?”大弟弟睜著眼睛看著姐姐問道。
“你們忘了嗎?天上的人是不準到地上的,爹和娘隻能在天上看著我們,所以我們一定不能哭,要快快樂樂的,他們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