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各地風俗迥異,雖有迷信之流,但其中卻不乏鬼神之說。最為忌諱的當屬初一十五要錢的事。
外來之人如若不懂規矩,輕則棍棒加身,重則衰鬼纏身,王元生就是其中最悲劇的例子。
王元生是十裏步鎮的居民,要說此鎮民風甚是“淳樸”,平日裏到也見不到啥偷搶的違法事,唯一的缺點就是沒錢,上頭也不會管這個偏僻的鄉鎮。
幸好此鎮對麵的蠻丘山上有一座道觀,雖說破落,但好歹也算香火不絕。更重要的是隔三差五的發點油錢救濟,還廣招信徒。
要說人窮誌短,這話就淋漓盡致的體現在王元生的身上。
王元生看那些個道士一副牛逼的表情,整的像貧苦大眾的菩薩一樣,覺得甚是威風。
於是和老爹一琢磨,決定放棄自個高貴的初中學曆,跑到道觀做道士去,那年是他剛好成人的日子。這鄰裏好事的老娘們就到處招搖,說老王家的兒子遇到了點邪事,要到道觀去避風。
可王元生不管,別人說啥讓他說去唄,等到哪天自個成功了,一個個都得踏破門檻來求情。
正好他的老爹王一民一生信道,看到自己的兒子如此“上進”,心裏非常安慰,連夜打點了些盤纏。
一切準備就緒後,王一民把時間定在了初一,他還專門燒香拜祭老祖宗,保佑娃能夠有所成就,專門宰了隻雞給兒子送行。
而王元生卻是在前一夜徹夜難眠,他琢磨著這好差事肯定會被鎮上的人搶走,要早做準備。
次日清晨,父子二人都一臉精神的吃了碗稀飯,王一民看著自己的兒子,越看越有自己當年的“英勇範。”
“元生呀,等到了那時,千萬要好好學本事,這樣老爹臉上也有光。”
“嗯,放心吧,老爹,我啥時候給你丟臉過?”
王元生滿臉笑意,卻見王一民一巴掌敲在他的腦瓜上,臭罵道:“你這臭小子,前兩天還打破了鎮長家的琉璃燈,把家裏唯一一塊手表都給賠了。”
王元生捂著腦袋有點委屈,當時鎮長家買了個水晶燈古董玩意在門前炫耀,王元生路過時,看到鎮長那得意的表情,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有啥好得意,不就是個玻璃造的水晶嗎!”
這話一說完,隻聽“啪”的一聲,古董破裂,鎮長當即大怒,認為是王元生的錯。於是找上門來索要賠償,無奈之下王一民隻好賠了一塊手表,並將王元生臭打了一陣。
這事王元生耿耿於懷,他娘的裝個玻璃就自稱琉璃燈,比趙高還要不靠譜。
收拾好了行李後,王元生跟著老爹春風得意的朝蠻丘山道觀走去,一路上倒是碰見了不少熟人,他滿懷得意的打了個招呼。
道觀位於蠻丘山的半山腰處,四周是蔥鬱的古樹,要說這地理位置倒是不錯,可蠻丘山的背麵卻是一片荒墳,與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十裏步鎮的老人間流行著這麼一句話,那就是蠻丘山上冤鬼橫行,所以就建了個道觀在那,為的就是鎮壓那些孤魂野鬼,以免出來作惡。
可這一切對於年輕的王元生來講,管他什麼鬼不鬼的,隻要能管飯就行。
由於是初一,此時道觀內擠滿了前來祈禱的民眾,看著那些個牛叉的小道士正笑著向信徒們推銷各種護身符和道家用品,王元生心裏頓時激動的不得了,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道觀內濃重的燒香味讓人感到陣陣胸悶,王元生看了眼那心目中的“聖地”,心想,以後就在這混了,好歹也要混出個名堂來。
王一民在一邊看著自個兒子,以防他到處闖禍,一邊朝那些個小道士詢問道長在哪。可那些小道士一個個都高傲的抬頭四十五度角望著上邊愣是不理兩人,這氣的王元生忍不住破口大罵道:“啥素質,這年頭風氣壞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