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段(1 / 2)

斷定元昊必取渭州?”

“元昊一貫欺軟怕硬,‘小範老子’經營延州,以清澗為中修築砦堡,招撫橫山羌部,開辟營田、精煉士卒,其子範純佑、部將種世衡驍勇善戰,他討不了便宜;秦慶二州互為支持,韓琦亦不好應付,加之山川險阻,元昊又於黑鬆林一帶遭提點陜西刑獄劉兼所截難以寸進,權衡之下必以渭州為關陜弱點,是以直撲而來。哼,本王便要他在渭州铩羽而回!”

此時一騎疾馳而回,遠遠亮出飛雲令,吊橋緩緩放下。

“爺,”十四足不沾地躍上城牆,“夏軍已至濟蒙山。”

龐統冷笑道:“好,開弩迎敵!羌賊進入射程便不用客氣。且看元昊引之為傲的氈盾冷鍛甲可擋得我床子弩!”

半個時辰後,天壤相接處黃霧飛揚,蹄聲隆隆,連包拯亦知必是夏軍來到。

葉九撇嘴道:“十裏路半個時辰,爬也爬到了。莫非羌賊還中途用了晚膳不成?”

龐統淡淡道:“這三日沿途半個伏兵也無,臨近城下,那元昊自是愈發如履薄冰步步為營,隻可惜,他再小心也是枉然。”

大軍於離城裏許處止步,隻見帥旗橫揮,數千夏兵雁字排開列出陣勢,劍戟如林,殺氣騰然。為首之人一身白裘長衣,頭戴黑冠,背負弓矢,方麵銳目鼻尖微勾,氣勢不凡!身旁那人卻著黑金甲,神情倨傲,唇角微揚,半瞇一雙狹長利目,眸光冷凝、似笑非笑,手扶刀柄端坐馬上,似是未將眼前城池放於眼內!

龐統目光如電,掃視一陣後笑指道:“先生還未曾見過那‘青天子’罷?看看,一身白毛唯恐不夠顯眼之人便是元昊。他邊上笑得陰陽怪氣那黑衣的,是‘謨寧令’野利仁榮。”

包拯雖萬分緊張,仍被他逗得一樂,上下端詳龐統一番,打趣道:“一身白毛唯恐不夠顯眼?笑得陰陽怪氣?莫非王爺從不照鏡子的麼?”

城上寂靜登時大為緩解,柳茹葉九毫不客氣笑出聲來,包拯極力遠眺後無奈一歎:“我目力有限,雖看到一黑一白兩人影,卻不清楚。”

城上青紋血字帥旗緩緩升起,如兩色火焰熊熊燃燒,鬥大‘龐’字分外搶眼。

這廂元昊向旁詢道:“宋軍主帥何人?”

野利仁榮恭敬道:“龐統。據明理堂報,此人號稱常勝,曾以七十二親兵大破遼軍一千黑甲騎,心機深沉極難對付。城內消息自三日前便斷絕,傳信之人顯是已被龐統控製。傳言非虛,聖上萬毋輕敵。”

元昊皺眉道:“這三日宋軍全無動靜,莫非有所圖謀?”

話音尚在,隻聽城上暴雷般炸起一聲:“放箭!”

野利仁榮急道:“盾陣!”兩側盾兵迅速列出陣勢,於元昊麵前築起盾牆。

伴著細密破空聲,如蝗箭雨電閃而來,元昊卻不如何憂心。他對西夏氈盾極為自負,且觀之前所戰,宋軍弩弓殺傷範圍並未達到這距離。

孰料那長槍一般的弩箭勁力絕大,紛紛呼嘯著沒入盾陣,氈盾如同薄紙接連告破,盾陣頃刻倒塌!豈知弩箭穿盾而過仍有餘力,,連續貫穿數人方才止住!

野利仁榮色變道:“護駕後退!”

一輪箭雨過後,陣前留下夏軍屍身過百,元昊怒極而發:“宋兵怎會有這等強努?!如此威力我方豈非寸步難進?”

“聖上可於此時下令衝鋒。此類強弩裝箭必靠多人絞軸張弦,這點功夫已足夠騎兵衝至城下,那時弩箭便起不了作用!”

元昊猛然揚手,令旗揮舞,大隊騎兵自兩翼衝出。

龐統得見元昊出騎兵,好整以暇令道:“三尺弩準備!”

兩百丈……百丈……騎隊越來越近,第二聲‘放箭’一出,箭雨再臨,騎兵紛紛落馬。待箭嘯停息,仍有部分逃過攢射衝抵城下,龐統微笑:“堅持至此值得稱讚。斧隊!”

弩手齊整退後,斧手頂上空缺,數千柄手斧飛擲而出,殘餘夏騎全役於城下。

元昊已然極怒攻心,不顧野利仁榮阻攔強令步卒攻城,龐統卻於此時停努不用,待夏軍近前,城上擲下酒壇無數,壇破即有黑色液體流出,刺鼻氣味彌漫開來。柳茹冷冷一笑,手中火把越牆旋轉而出,城下頓成火海!

王沿驚呼:“黑油!”

包拯別過臉去不忍再看。這就是戰爭。

元昊暴跳如雷:“還有什麼計策?你徒送我軍兵士性命無數,宋狗卻一人未傷!”

野利仁榮沉聲道:“隻有誘宋兵出城一戰。旺榮!”

一騎越眾而出,向元昊行禮後持槍單騎奔去。龐統製止弩手放箭,饒有興致盯了那人,隻見他於城外百丈處收韁停住,右手抬起,揮槍直指城上龐統。

龐統輕蔑一笑,向包拯解釋道:“這便是在叫陣了。四丫頭,出城迎敵。十八。”

十八白寧捧出整套鎧甲:十字白翎玄盔、流光黑蓮護甲,光華溢轉,望之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