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戰前問策(1 / 3)

李世民沉吟片刻,目光掃向在場眾人。除了穆箋卓、魏征二人外,眾大臣或是麵色又驚又愧,或是看向穆箋卓,目光敬佩,情態百種,頗為豐富。

李世民環視一周,不覺輕聲一歎,隨即打緊精神,朗聲道:“諸位愛卿,此次突厥進犯我大唐,雖因我朝一時大意,致使其近逼長安,然我大唐千秋萬代,豈容此寇侵犯?勤王大軍不日便至,另有奇人閣在朝,此難必可平安度過,現突厥使者已降,諸位可先回各家,待突厥前來之時,朕當領軍親征,帶領勤王大軍,力克突厥!”

此語氣勢磅礴,兼之他身上真龍之氣,眾朝臣因突厥而衰落的氣勢,立刻就恢複了過來。程咬金、李靖、尉遲恭等將領更是齊聲大喝,氣勢衝天,有如鬥牛。

李世民目光一掃眾臣,淡淡道:“穆箋卓留下,其餘人等退朝,李愛卿、長孫太尉回來後,讓他們來禦書房。”穆箋卓聞見李世民讓他留下,心知計劃已成,當下心頭暗喜。不料念頭方轉,便覺眉頭微熱,抬頭一看,便見李世民目光如刀,心頭咯噔一聲,趕忙低下頭,不敢說話,加快腳步跟上。

穆箋卓隨著李世民左走右繞,不多時已進入一間屋子內。李世民卻奇怪地並不說話,隻是坐在椅子上默默喝茶,而穆箋卓雖才智卓越,但此刻也猜不透李世民想法,隻得眼觀鼻,鼻觀心,垂手而立,不言不語。

過了片刻,房外侍衛進來傳話,李靖、長孫無忌已到。李世民這才展顏一笑,微笑道:“讓他們進來。”穆箋卓斜目瞥去,便瞧見長孫無忌、李靖自門外並肩而入。二人站在書桌前,齊一行禮道:“老臣見過皇上!”

李世民微微頷首,示意他們不需多禮,這才開口道:“三位愛卿,可知我今日為何單獨留下你們?”長孫無忌拱手道:“啟稟聖上,聖上留下我三人,想必是突厥之事,聖上今日將執失思力扣押,突厥頡利可汗必定震怒,將會揮軍攻城。”他說到這裏,禁不住眉宇微皺。

李世民微微頷首:“不錯,如今突厥頡利、突利可汗揮軍直逼長安,我們勤王軍為數不多,兼之長途跋涉,已是我方弱點,若我們閉門固守,稍有示弱之舉,必然會助長突厥氣焰,使其縱兵大掠,到頭來,受害的也隻有黎民百姓了。”

他說到這裏,禁不住揉了揉太陽穴,沉聲道:“論當朝眾人,程咬金等人雖是勇武,但兵法不佳,縱觀全朝,惟有你幾人了,如今留下來,便幫朕想想這對敵之策。”

李靖、長孫無忌聽到這裏,心頭俱是一跳,禁不住瞥了眼穆箋卓。方才李世民說“縱觀全朝,惟有你幾人了”,如今他共留下李靖、長孫無忌、穆箋卓三人,也就是說,穆箋卓亦在這“兵法非是不佳”之列。

能得唐太宗一句讚揚,無論穆箋卓兵法究竟如何,但將來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李世民似是沒有發覺自己的語病,就聽他淡淡地說道:“朝中文武,有言和,有言戰,朕想聽聽你們的意見。”李靖略一遲疑,拱手道:“突厥來勢猛烈,且一路打來,氣勢高漲,我們不可觸其鋒芒,必須逐步相削。”

長孫無忌微微冷笑,拱手道:“但我長安城內能參戰之兵不過二萬多餘,如何能與突厥十萬鐵騎相抗衡?”李靖一怔,沉吟道:“突厥乃是馬背上的國家,騎術便是我朝難敵之處,若我軍堅守不出,或許可以抵擋住他們。”

李世民微微搖頭,沉聲道:“突厥此來有十萬鐵騎,如果短時間內無法攻下長安,而戰線過長,他們又得不到補給,便會劫掠四周城鎮,到時候情況無法想象。”穆箋卓沉吟片刻,忽地問道:“各地勤王軍何時能到?”

在這種場合下,以他一個小小禁軍統帥根本不配發言,不過李世民沒有說話,再加上方才他那模棱兩可的話,李靖、長孫無忌倒也不敢多話。李靖略一思索,便回答道:“慢則二日,快則三日。”

李世民眉頭一皺,搖頭道:“不,時間雖隻有二三日,便也足夠突厥殺到長安了。”穆箋卓此刻微微一笑,道:“他們無法殺到。”

李世民長眉一挑,詫異道:“你能?”穆箋卓含笑點頭,說道:“末將的探子回報,突厥分為三股大軍,將於明日回師渭河,突厥長途跋涉而來,若能在這段時間內嚴重打擊他們的士氣,那麼必然會有逃兵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