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六在一旁亦是一驚,片刻後,他倒佩服起楊博的手段來。既然辯解無用,那幹脆將此事攬到自己身上就是!
隆慶帝聞言,竟一時語塞:“這。。。楊博,你要知道,你這樣做會給朝中的清流言官以攻擊你的口實。”
楊博竟然殿前失儀,“撲哧”一聲樂了:“嗬,啟稟皇上。臣自嘉靖八年隨翟老首輔巡邊,半生戎馬,以文官之身帶兵凡四十年。屢破北方胡虜。臣自問無愧於朝廷,亦無愧於心!胡虜的馬刀、弓箭臣都不怕,清流言官們的攻擊又算得了什麼?他們願意罵,就讓他們罵吧!臣是為國選材,何必看那些言官們的臉色?隻有婦人做事,才會聽旁人的閑言碎語!”
賀六在心中讚了一聲:有種!楊老尚書實在是有種!
高拱卻像是吃了一隻蒼蠅。本來罵神兄和三本兄自動跳出來,領著言官們參劾楊博,高拱興奮異常。可楊博竟然倚老賣老,直接承認了子虛烏有的事兒!大有死豬不怕開水燙之勢。
楊博的確是在倚老賣老:老子帶了幾十年兵,砍了幾十年的韃靼人。現在皇上您要是因為清流言官的幾句痛罵,就卸磨殺驢,讓我卷鋪蓋卷滾回老家,那您就是個在乎閑言碎語的婦人!
永壽宮大殿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隆慶帝沒有想到,楊博竟然主動承認了任人唯親的事,且沒有半分後悔的意思。他心中暗想:朕該怎麼辦?罷免楊博麼?楊博是清官,更是能臣。為大明守衛了幾十年的邊塞。文官最不愛去任職的地方就是九邊。這幾十年,楊博屢次有入朝做京官的機會,都一一謝絕,繼續留守邊鎮,為朝廷看家護院。這樣一個老資格的大忠臣,世間難尋。朕絕對不能懲治他。懲治他,會寒了王崇古、覃綸那一批邊鎮帶兵文官們的心!
隆慶帝打定了主意,開口道:“楊愛卿所言有理。不過,朕還是要做一件事,堵住朝中清流言官們的嘴。賀六,你帶著錦衣衛的人,徹查這三十五名山西籍官員。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麼不為人知的不法情事。若他們都是清白的,正能說明楊愛卿有古大臣薦賢的遺風,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賀六連忙叩首:“臣遵旨!”
清查三十五名山西籍官員的事情落到賀六身上,賀六自然是偏向楊博的。
一番查訪,賀六發現,這三十五個山西官兒,雖然有收受陋規銀子、好色養戲子之類的小瑕疵,可卻算不上什麼大奸、大貪、大惡之人。也沒有做過什麼貪汙納賄的出格事兒。
於是乎,賀六給隆慶帝上了折子:“查,三十五名山西籍官員,官聲、操守俱佳。”
有了錦衣衛下的定論,罵神歐陽一敬和詹三本也不好再說什麼。
隆慶二年冬的這場京察風波,終於告一段落。
這件事,讓賀六下定了決心:一定要除掉邵大俠!
邵大俠以草民之身,化身官場攪屎棍。先是用黑心棉衣害死了幾十名薊州鎮的兵士,這一回又差點讓堂堂吏部尚書丟官罷職。這是實打實的擾亂朝綱。
而錦衣衛四大殺誓言當中,第三條便是“擾亂朝綱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