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道:“咱大明立國之初便是以農為本。改稻為桑是動搖國本。難道說,張閣老想讓江南的百姓都吃桑葉麼?”
張居正針鋒相對:“啟稟皇上,高閣老之言,臣不敢苟同。每畝桑田要比每畝稻田的收益高兩成。百姓手裏的收入增加了,自然可以買糧吃。南直隸、浙江的糧不夠,可以從山東、湖廣等幾個鄰近省份調糧嘛!還有,如果實行改稻為桑。南直隸、浙江的絲綢商人,每年可以為朝廷多繳納四百萬兩銀子的稅!朝廷的收入增加了,還可以適當減免桑田的一部分稅賦,讓百姓得到更多的收入!”
高拱道:“我大明地大物博,物產豐盈,國富民強!國庫缺那四百萬兩銀子麼?以農為本可是洪武爺的遺訓!難道張閣老想讓皇上因為區區四百萬兩銀子,違背洪武爺的遺訓,背上不孝的罵名麼?”
張居正不甘示弱的說道:“高閣老此言,難免有巧言令色的嫌疑!太祖爺是說過以農為本。可種桑樹就不是務農了麼?照你這麼說,隻有種水稻才是務農?那種麥子、種番薯、菜蔬、瓜果就都不算務農了?”
高拱接話道:“你張閣老強詞奪理。改稻為桑,是為了多產桑葉、多產蠶絲、多織絲綢。說白了,不就是為了擴大跟西洋商人的貿易麼?賣絲綢不是農事,而是商事!這跟洪武爺的遺訓背道而馳!”
高拱不愧是嘉靖二十年的進士及第,能言善辯。張居正一時竟被高拱駁的啞口無言。
高拱又道:“啟稟皇上。我大明以孝治天下,皇上您是仁孝之君!切不可違背洪武爺的遺訓!如果在江南推行改稻為桑,那就是實打實的違背洪武爺遺訓!”
張居正忍不住了,他高聲奏道:“高閣老,您做過翰林院的庶吉士,是能通背《太祖實錄》的!須知,太祖遺訓中,除了以農為本的訓誡,還有善待百姓的訓誡!什麼是善待百姓?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有飯吃、有衣穿,有銀子花就是善待百姓!改稻為桑,能讓那些改種桑田的農戶多兩成的收入,何樂而不為?改稻為桑不但不是違背太祖爺的遺訓,反而是遵循太祖爺的遺訓!”
高拱回京後頭一次上朝,便跟張居正吵得不可開交。臣子相爭,隆慶帝不但不怒,心中反而大喜!他心說:孟衝真是個好奴才!給朕獻了一條好計策!高拱一回京,立馬給張居正這匹野馬套上了韁繩!野馬隻有套上韁繩,才能變成千裏良駒!
隆慶帝終於開口,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諸位愛卿,改稻為桑牽扯國本,又有違背太祖遺訓的嫌疑。不宜貿然施行。暫緩吧!”
張居正聞言愕然!幾個月來,戶部、南直隸、浙江的官員們廢寢忘食的去推行改稻為桑。這下好,皇上一句話,之前所付出的所有心血,全部付之東流了!
站在武將班中的賀六向來不會參與政事的公議。因為武將不得在朝堂上妄議政事是朝會的規矩。
此刻,賀六心想:高拱一回京就給了張居正一個下馬威。今後這二人的之間,必將爆發一場曠日持久的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