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永恒如歌》BY:小傑

1

江小波在芝加哥州立大學的研究生院裏研究的是人工智能,他博士論文的題目是機器人觸覺智能化。可他的博士證書上卻印著Ph.D.——哲學博士。這他沒法控製,因為除了醫學和法律這些特殊行業之外,差不多所有的博士都叫做Ph.D.。

Ph是哲學的縮寫,D 是博士的縮寫。

不過,江小波並沒把自己當哲學家。事實上,他和大多數理工科出身的人一樣,對哲學係裏的人不屑一顧。

但這並不妨礙他偶爾思考一些看似隻有研究哲學的人才會思考的問題。

比如,他有時會想到永恒。

其實小波並不喜歡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每當想到永恒,他就會陷入困境。

可永恒就像個不速之客,不請自到。

在小波看來,永恒實在是太矛盾了。有時,它是那麼抽象,完全找不到一種比喻,能恰當的形容永恒。這是一道無解

的填空題:永恒好像_____?

但有時,在一瞬間,他卻又突然觸摸到永恒,真真切切的,就好像用手背觸摸穿透玻璃窗的冬日陽光。

陽光可以觸摸,卻永遠抓不住。

而且,即便是觸摸,也隻是一瞬間的事情。瞬間與永恒,是如此矛盾的兩個概念。

於是,小波不禁陷入困境。

也許,永恒本來就是矛盾的,是相對的。絕對的永恒本來就不存在。

比如,人們普遍認為,終極的幸福應該是一種永恒。對這一點,江小波也不得不同意。

而普通人——當然包括小波在內——能體會到的幸福,卻是蘊藏在變化之中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光顧不同口味的餐廳,聽不同風格的歌曲,周遊不同風俗的地域,和不同的人交往,約會,甚至。。。。。。

小波隻好聳聳肩。

暫時忘記永恒吧。反正還有更好的方式來消磨時間。

可以聽聽音樂。或者幹脆自己哼上一曲。

小波喜歡音樂。不論流行音樂還是經典音樂。對於小波來說,一段美妙的音樂就是一部電影,旋律盤桓於耳,閉上眼,他能看見撒落深穀的陽光,和月光下的大海。

小波甚至還自己創作過幾首歌,並由朋友用吉他伴奏,由小波演唱,發表在某個網絡論壇上,引起了一些小轟動。那是九十年代末的事情了,那時網絡還不夠普及,小波的粉絲大部分是海外華人。若是在這兩年,小波說不定也能成為某著名網絡歌手。

如很多生來喜歡音樂的年輕人一樣,做歌手也曾是小波的夢想,從十歲到二十五歲的夢想。

當然也如同大多數類似的年輕人一樣,在生命中的某一刻,小波突然發現,歌手的夢想已經遠離。小波的這一刻,是當他接到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的一刻。

但小波依然熱愛音樂。

音樂卻不再是萬能的。

比如在二零零三年某天下午,午後的某一刻,小波的腦子裏突然鑽進個東西來,並頑固地停留了兩秒鍾時間。

僅僅兩秒鍾而已,漫長生命中的十億分之一。

但對於小波來說,這兩秒鍾卻並不短暫。在這兩秒鍾的過程中,小波曾試圖用音樂把那東西趕走,然而,那東西頑固不化,音樂變得蒼白無力。

倒是在兩秒鍾結束的那一刻,那東西突然就消失了,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