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涼城軼事 by阿瑞

文案:

故事發生在位於宋、遼邊界的小城-涼城。

張乾因為一件下毒殺人案與梁文清糾纏在一起。

一個是有妻有子的捕快,一個是身世不明的郎中,在兩國即將交戰之際,會發生什麼呢?

涼城,是位於宋遼邊界的一座小城。城雖不大,卻正處在兩山之間的峽穀處,是進出關口的要道。十年前宋遼交戰,遼國把周圍的秦城、白城都占了去,涼城卻因為易守難攻,被宋軍拚死保了下來。遼軍圍城三個月,就在宋軍彈盡糧絕之際,遼國皇帝駕崩,遼軍盡退,回國爭皇位打內戰去了,涼城才得以保全。

這幾年,宋遼邊界一直太平無事,因戰亂而逃離的人們又紛紛回到家園。加上涼城是交通要道,往來的商戶都要在這裏歇腳,在寂靜了幾年以後,涼城又慢慢地繁華起來。

第一章

初夏。

涼城在這個天氣應該稱為“熱”城才對。北方風幹物燥,太陽才剛冒出頭,就已經有了暴曬的趨勢。

張乾吃完早點,坐在桌旁喝茶,對著在院子裏撲蝴蝶的大女兒出神。早起打拳,正凝神靜氣的時候,被小女兒突然的哭叫聲驚著,不小心閃了腰,現在還隱隱作痛。

“你的腰沒什麼的吧,”妻子惠珍一邊喂懷裏的孩子喝粥,一邊留意著他的神色。

“沒事,待會找梁大夫瞧瞧,貼塊膏藥就好了。”張乾站起身來,穿上外衫,說:“天不早了,我要到衙門去了。”

惠珍也跟著站起來,露出微微突起的小腹,說:“天熱,若沒什麼事就早些回來吧。”

張乾應著:“你也多歇歇,別老抱著二丫了,留神傷了胎氣。”

望著丈夫出門的背影,惠珍歎了口氣,重又回到桌邊坐下。懷裏快二歲的小女兒見半天沒吃著粥,伸手拉住娘手裏的勺子,不依地哭起來。

惠珍用手拍了她一下,說:“哭、哭,就知道哭,等娘生不出小弟弟來,你爹給你討個小媽,看你怎麼辦。”

即使已是兩個孩子的爹,張乾仍然算是涼城裏一等一出眾的男人。他年剛過三十,高高的身梁,寬肩細腰,臉上的年少輕狂已被沉穩和幹練取代,是男人最風華正茂的時候。

張乾腳步匆匆地往縣衙趕,腦子裏閃過妻子那探詢的神態,心裏沒來由的一陣煩悶。自從惠珍生下二丫,就常常會這麼小心翼翼地瞧著他,就向個犯了錯怕挨說的小孩。每當這個時候,張乾就會想跑出家門躲個清淨。他多少次想跟妻子說,無論她生不生得出男孩,他都不會討小,卻不知如何開口。

惠珍比張乾小八歲,嫁他時還象個孩子。她爹原來是涼城總捕頭。七年前不但收留了隻身來投奔他的張乾,還力薦他進了縣衙,而且最終在自己退休的時候讓張乾接了總捕頭的位置。雖說縣衙裏論武功論才幹確無人在張乾之上,但若沒有老捕頭,張乾一個外鄉人,是怎麼也踏不進公差這個圈兒的。感恩之餘,張乾順理成章地娶了老捕頭的獨養女兒。妻子雖不甚漂亮,卻溫柔賢惠。年初老捕頭病逝前,拉著張乾的手,一個勁兒地說閨女對不起他,沒給他留後,讓他再娶。而後,惠珍就變得整天擔驚受怕的樣子,讓他在家裏呆不住。

張乾溜著街邊樹蔭走著,和早起的鄰居們打著招呼。涼城很小,人差不多都認識,他又大大小小是個官兒,所以,人來人往總存著幾分客套。拐過米店街角,張乾的腳步放慢了,眼光向街邊一個敞著門的小院裏瞟去。那是個不大的院落,兩進房子,院裏種著兩棵槐樹,槐花被初夏的微風吹落了滿地。院裏有個婦人拿著掃帚正在打掃,聽見腳步聲,抬頭看見張乾,叫他:“喲,張捕頭,上衙門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