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涼夏—夜闌
文案:
(一段戰場上,傲氣男兒為國為情的故事)
涼、夏兩國為爭疆土交戰,一年後涼軍四大名將之一李荀輕易戰敗,涼王隻得再派大將北上抗敵。固陽一戰夏軍統帥赫連重遭敵方重創跌落江河,幸得南陽山下京陽父子所救,重回戰場。京陽隨性、爽朗,激起赫連心中漣漪。
涼國政變,陰謀迭起,四大名將,痛失二將,北方邊境,岌岌可危。
赫連傲立沙場,此時策馬而來涼國主將卻是南陽山中那張熟稔的麵孔……
主角:赫連重,京陽 ┃ 配角:曹禺,齊卡洛,劉易 ┃
第一章
懷朔是原屬涼國的小城,地處夏、涼兩國間,是兩國富商貿易往來的必經之地。百姓們安居樂業,雖稱不上繁華之地,但仍可靠著自種的糧穀自給自足。幸運時還可以從來往於兩國投資的商人手上,用一些財物換取布匹做些許新衣。然而僅在一年前,戰爭的風暴席卷了整個懷朔,夏國在平昌王赫連光繼位後政治上廢舊製新,五年間國勢昌盛,加之北方民族驍勇善戰夏國版圖時有擴張,如今有意與涼國一爭天下。一年戰事,昔日平靜的懷朔剩下的也隻有路旁那剩幾片枯葉的老樹,伸張著幹枯的臂膀,堅守著已形同廢墟的古城。
清冷的街道上悄無聲息,不見任何人影。環顧四周隻見斷壁頹垣,滿目滄痍。不遠處的城牆上斜掛的半截旗幟隻剩幾縷布條似風中殘燭,隨風搖曳,細看下依稀可辨旗幟上的“涼”字。宅院、店家門戶大開,簷下的牌匾殘破不堪,搖搖欲墜,頂上的瓦礫斑駁掉落。
“武烈大將軍李荀戰敗?”劉易放下手中的蒼毫微鎖劍眉,伏案起身將目光投向來人。
李荀三十之齡當上大將軍,憑的是他的才智。其父李靖為大涼三王爺,李荀靠著顯赫的背景,以及屢戰屢勝的戰績,贏得宮中人對他的尊敬,劉易當年也是衝著李荀威嚴氣勢與過人膽識同他結交。
“稟劉將軍,李大將軍兵敗懷朔,在懷朔一戰中被刺身亡。”地上伏身單跪的探子不敢怠慢,繼續言道,“現下大軍由李政將軍率領退至固陽防守,同後援的10萬大軍會合。夏軍暫無攻城舉動。”
“那李大將軍現下靈車是否已達國都西平?”聽聞戰事暫時穩住,劉易感歎世事無常之餘,不免關心友人的後事。
“固陽酷熱,李大將軍屍身已經火化,靈位已由李大將軍生前第一心腹趙毅護送,估計2天後可達西平。”探子據實以報,說到李荀屍身已經火化時不由把身體壓得更低,將軍府上下都知道劉易與武烈大將軍李荀同為大涼戰將,兩人也曾出生入死,乃是摯友關係。如今武烈大將軍戰死,劉將軍定是傷心。
劉易朝案台方向轉了個身,左手微微抬起揮了下衣袖,示意探子退下,一個人獨留在散發著檀香的書房內久久無語。
兩年前,燕國興兵攻打涼國,攻入東北鄴都外城,劉易奉命統領十五萬大軍出兵防守。無奈卻中了敵計,痛喪五萬精兵後,自己也身負箭傷,一時間軍心渙散,鬥誌消沉。三王爺得知戰況後,在朝廷上向涼王推舉長子李荀北上支援劉易率領的銅武軍,涼王欣然下旨,命當時還是景賢王的李荀率兵10萬出兵東北助陣。
李荀入城後先探望了劉易傷勢,接著聽取部下對雙方戰事的敘述和分析,立即改變原有陣勢,即由中軍將、左中將各率精銳一部加強左右兩翼,確定一一擊破楚軍中薄弱的左、右軍後再攻主軍,用兵所忌的晦日趁燕軍不備,利用晨霧為掩護,突然迫近燕軍營壘。燕軍不想涼軍此時突襲,慌忙間布陣應戰,終因準備不足,慘敗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