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貧寒人家(1 / 2)

春夏的繁花縣美的讓人恍惚,隨眼看去到處都是花紅柳綠的美景,青山白雲之下,人煙如稠,繁華如夢,花團錦簇,說一句桃花源怕也是有人信的。可事實上這世上卻從沒有這麼完美的地方。如畫的市井之中,困坐愁城的也不在少數,步履匆匆,為一口吃食終日勞碌更是常態。一如那城南片的貧民窟,就是如此。

沈依依如今也是如此,成了那貧苦人家中的一員,即使前世也曾肆意的一人吃飽一家不餓,可到了這裏,卻為了幾個小錢斤斤計較著。

“三婆婆,這可是一籃子,你隻給5個錢,還不夠挑水泡塗抹藥膏的開銷呢。”

紙紮鋪子做的多是死人的生意,許是避忌太多,故而門前並沒幾個人,為此沈依依談起價錢來十分的扯的開,就在那正疊著元寶的老婦人一邊做著,你來我往的鬥嘴,說的相當的興起。而那三婆婆,許是也難得有人和她說這麼長時間的話,居然也半點的不見煩,,笑嘻嘻的,弄得這鋪子裏的陰森都少了幾成。

“大丫啊,這是紙錢,一籃子又有多少?還不夠一個揚手的呢,再說了,兩剪刀就能做出來的東西,你家五郎、二丫都能幹的活,你要價高了,虧不虧心?”

“可這黃表紙總值錢吧!那不是本錢?合著一籃子才讓我掙一個錢的工錢不成?”

“行行行,怕了你了,6個錢,這總成了吧,別當老婆子我不知道啊!你家的黃表紙有大半都是你爺爺自己做的,那本錢比旁人可低的多了。”

“做紙那不一樣耗費功夫?那也是錢!那,這一籃子的東西放哪兒?”

“疊到一邊的框裏去,對,就是那個。”

手腳利索的沈依依將紙錢塞好,一轉頭,又拉出個背簍來,將上頭的布掀開,取出一個紙包,然後指著裏頭的東西,細細的數給三婆婆聽:

“還有一千個一指大的銀元寶,蓮花寶塔一百個,通幽文書二十份,三婆婆,這又是幾個錢?”

“咦,你這丫頭,這離著上次過來才幾日,三日吧,怎麼做的這麼快,莫不是你爺爺好了?”

聽著沈依依一疊聲的報數,三婆婆嚇了一跳,探著頭細細的看了一眼背簍裏的東西,看到那黃表紙做的通幽文書信封上清雋的字跡,眼睛立馬就是一亮,手一伸,就取了出來,看了好幾眼,這才關心的詢問了起來。

說來三婆婆這麼問那也是有緣故的,沈依依那個爺爺啊,別看老了老了,在這貧民窟裏老年婦女中卻是個人緣十分不錯的名人。誰讓他經曆夠豐富,還道骨仙風,能寫字呢!讓周圍的糟老頭子那麼一映襯,可不就十分養眼了嘛,不知道讓多少老頭子吃了醋。唉,不管是什麼年代,不管是什麼年齡層,顏值啊,真是個好東西。

沈依依這一世的爺爺沈清明說來也是個命運坎坷的,幼時因家中養不活,被送入到了山間道觀做了道童,原本若是沒有什麼變故,許是一輩子也就那樣了。可偏偏時運不濟,到了十來歲,道觀倒塌,師傅橫死,剩下的一竿子大小道士不是投奔去了別的道觀,就是還俗歸家。

沈清明當時還沒正緊的拿到度牒,別的道觀自是不收。想著回家吧,好容易尋到地方,才知道父母已經帶著其他孩子逃荒而走,五服內都沒了親戚,如此一來自是沒了投靠的地方。好在他雖沒有度牒,可道士該會的東西倒是學的不少,故而在用身上僅有的幾兩銀子在縣城租了院子住下之後,慢慢的倒是也過了起來。

幫不舍得大錢請道觀正緊道士做法事的人家做點送葬的活計;幫紙紮鋪子,棺材鋪子做些喪葬用品;鄉野小村裏看個風水;行走山間采藥打獵;甚至因為會寫字,還能接點寫墓碑牌位的潤筆。一來二去的也攢下了些銀錢,買了宅子,娶了媳婦,有了兒子,兒子成親,生了孫子,這日子過得也算是滋潤。

隻是這人吧,許是就不是個享福的命,中年喪妻不說,老了老了,這猛地一下,災禍又上了門!先是兒媳婦懷第八個孩子的時候,八個月摔了一跤,好容易孩子活了,這大人沒熬過三個月就咽了氣。接著兒子出門幫人送信猛地失了蹤,尋了三個月都沒半點痕跡。而他自己呢!本就一邊找人,一邊照顧家裏孩子的,心力交瘁疲乏不堪,一日又淋了雨,這可不就一下子倒了下去嘛,至今還躺在床上起不來身呢。

好在他確實是有人緣,病倒後鄰裏間幫忙的不少,沈依依又及時穿了過來,這一家子老小才算是穩住了日子。

不過這一次三婆婆卻是說錯了,那字跡可不是老頭的。

“嗨,沒呢,最起碼還要吃上三天的藥,吃完了藥,也要養上好一陣子,到底這麼個歲數了,緩過來慢些。不過,家裏除了我爺爺,難不成就沒人認字了不成?我就能寫,大郎,二郎也能寫。以往不過是沒做過,膽子小吧了。趕緊的,三婆婆算賬,到底幾個錢,咱們這可是做生意呢啊!”

這潑辣的小辣椒的樣哦,看的三婆婆都不想搭理,就沒見過這麼不知道客氣的娃娃。不過想歸想,該算的還是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