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的瑪格麗特BY醉梧桐

第三幕的瑪格麗特by醉梧桐

引子

上海一向是一個繁華的城市,在八年抗戰開始前滿清王朝覆滅後,上海彙集了各個國家的人:英國人,美國人,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等等等等.這個城市是如此的繁榮,經濟文化都是如此的興旺.大商人喜歡彙集在上海,文人也似乎多多少少的偏愛著這個城市.這裏有當時中國最奢華的地方也有當時中國最肮髒的街道.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城市的不單調所以才可以吸引這麼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群,這裏才可能有這麼多的故事。這個故事的起點是1936年的上海.

從各過駛向中國的船在港口裏聚集,有從歐洲來的有從美洲來的有的就是從鄰近的日本俄國來的,滿載著商人貨物沒落的貴族留學歸來的學生傳教士醫生等各式各樣不同階層的人.

荊棘號剛剛在上海的一個港口靠岸,羅聿明就在這艘從英國駛來的船隻上,他是商人羅克的兒子--另橡膠商羅克驕傲的二兒子。他從英國留學回來,腦袋裏除了那些經商的方法外大概還裝載了些許文明的種子.

他下了船走向他久違的故土--他已經有五年沒有回家了--雖然區區船票他還是負擔的起--但卻浪費不起有限的時間.

與上海差不多同時靠岸的還有從日本駛來的菊本丸號輪船,留學生鍾實也從船上下來.他的家庭並不富裕,憑借公費留學的他已經有四年沒有回過家了,別了日本,他感到很高興,他從來都不想呆在侵略者的土地上.

總之,現在他在中國的土地上,回家了。

留學生聯合會

學生在上海的馬思南路(RueMassenet)9號的磚房內有一個留的組織叫上海,本來羅聿明是不來參加這種集會的但又有幾份好奇於是就打算去看一看,他的父親也認為多交幾個朋友對商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情.並且他發現有共同留學經曆的人更加有共同的話題更加聊得來.

那天陽光非常的好,在那一棟紅色的磚材的房子裏陽光顯得分外的溫暖,透過層層爬牆虎照射進來的光又是那麼的柔和。羅聿明斜靠在木製的椅子裏,很悠閑自在的樣子--他本來就沒有什麼好慌張的,生意的事情他的父親還並不急著讓他接手,他仍然可以好好的享受幾年閑適的時光.鍾實看見的就是這個樣子的羅聿明.

鍾實的家境雖然一般但留學歸來的身份讓他很容易的找到了一份報酬優厚的差事,他也來參加了留學生聯合會在周末的活動,他是第一次來所以找了一個正在讀大學的鄰居陪他一起來參加這次活動.那個人叫孟希.

孟希的學校正像1936年時中國大多數的學校一樣有著許許多多愛國活動開展,不僅宣揚列強的侵略是不合法的,也宣揚著人性的自由.孟希他們正籌備著一幕話劇--說起來這個想法還是鍾實帶給他的--早在1907年,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就開始演話劇了.孟希他們也準備演出日本留學生的保留劇目-->的第三幕--這也是鍾實熟悉的劇目.

看見羅聿明的第一眼,作為男主人翁的孟希就覺得可以和他配戲的女主人翁出現了.在此之前孟希他們已經找了許多女生來嚐試了但都不盡如人意.孟希的英俊樣貌讓他吸引了許多女生來試演瑪格麗特.戈蒂耶這個角色.但作為導演的何木和作為男主角的孟希都認為不理想--她們欠缺了瑪格麗特的氣質--不夠優雅高貴,不夠美麗,不夠打動人心.但孟希認為他今天看見的人可以,如果是那個人--就算他不是一個女人他也一定可以是瑪格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