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萬受菊

作者:盛事太平

陸國封嬴三年,開國武帝駕崩,年僅二十太子弘湛登基,稱文帝,曆光信。此時百廢待興,民不聊生。此後十年弘湛勵精圖治,先休養生息,後治水修田,光信十年,陸國大盛,國強民富,史稱光信盛世。

轉眼到了光信十五年,國都觀城繁華盛世,歌舞升平。央街顧名思義直通觀城中軸,上通皇宮,下通觀城最繁華之處——末央街。末央街之所以繁華如斯,的確因為它聚集了觀城一半以上的商鋪小販,經商往來自然熱鬧,可出名的,卻是一名為“萬菊園”酒樓,更貼切的說,是小倌館。

萬菊園的經營理念很簡單——隻要有錢,再漂亮的菊花都雙手奉上,保你盡興。當然,這錢可是有要求的,進場費的五十兩銀子隻是預繳,給小倌的打賞若是少了,可沒人給你情麵的,把你打一頓再扔出來已算走運。

而我們萬壽園的老板——柳無愁大爺可更是以身作則,喝酒五十兩親熱二百兩過夜四百兩,隻要一分不少柳爺就能乖乖躺著,四肢死死糾纏浪叫一夜,當然,如果出手闊綽另有打賞,柳大爺不介意附上甜言蜜語一堆。雖說如此,但我們柳大爺風靡京城,擁有多位或封官一品或富可敵國的常客可不是靠專業就行的。見過柳爺的人都說他長相極其嫵媚,一雙鳳眼輕薄紅唇肌膚如脂,最重要的是骨子裏透出的那股驕傲而慵懶的貴氣,哪個功成名就的男人不想征服?

喔,對了,我們柳爺可有個自號——萬受菊。

清晨,大殿,早朝。

文帝勤政,早朝比曆代帝王均早半個時辰,所以當江中旱災的治理之策商議之尾聲時,天還蒙蒙亮。

此時,大殿裏呼氣可聞,殿中各位大臣仰望文帝,等其裁決。文帝雙眼微閉,以手撐額,坐在龍椅上沉思。文帝才年過三十,相貌英俊,棱角分明,眉宇間透著的是帝王應有的霸氣和冷漠,襯著身上所披的金絲龍袍,不怒自威。

武帝崇尚節儉生活樸素卻堅持這龍袍是一國權力的象征,不可馬虎,遂叫人用金塊拉成一條條的絲線,織成衣料,再以翡翠銀塊製絲與上方繡上九龍之印,曆時半年才製成這一件龍袍,所以這件龍袍上無一絲一線非金銀翡翠所製,謂之金絲龍袍。且規定其隨傳國玉璽一起曆代相傳,隻為保皇權遼家代代流傳。可惜武帝隻穿了一個月便一命嗚呼,而這件金絲龍袍便在文帝的龍氣下日漸閃亮輝煌。

“朕已決定,”文帝抬起頭,如針般的雙眼掃過朝堂,“此次大旱雖屬天災,但若控製不力則可引發人禍,國庫撥款五千萬兩賑災,至於國慶一事,押後舉行。可還有卿家有異議?”

聞及此言,殿內所有大臣紛紛下跪,磕著頭“皇上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帝淡然地看著他們行禮,緊皺的眉頭卻從未鬆懈。“各位卿家可還有事啟奏?”

靜默一片。

正當傳訊的太監準備宣布起駕之時,一個微微顫顫的聲音突兀地響起。

“臣有,”老太太傅郭大人也不敢起身,跪著上前一步:“啟稟聖上,觀城小倌館萬菊園近來氣焰俞盛,朝中多名文武官員前往光顧,引起家中糾紛,實在有傷風化。分管官員徇私包庇,臣今日無奈間隻能與殿上提出,求皇上聖裁,並警告官員潔身自好。”

“喔?”終於,文帝硬朗的臉上起了變化,一股邪氣莫名地燃起,挑起嘴角,全然同方才嚴肅的模樣,竟悠閑地拿起桌上的鎮紙把玩,道:“這萬菊園擾亂道德綱常,有傷風化,實在該死。太傅說該怎麼罰?”

“臣……”得了讚許,郭太傅漸漸理直氣壯,“老臣認為應下令封鋪,流放其老板,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