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圖書解,千年攪離昧。
蒼黃風雷起,癡兒湧誰淚?
民國37年3月,(1948年)解放軍總部決策,由華東野戰軍和晉冀魯豫野戰軍,共抽調約十萬兵力,發動洛陽戰役。從3月7日至14日經過7天浴血奮戰,在付出傷亡萬人的代價後,解放軍全麵解放洛陽城。
3月16日夜,解放軍總部裏戒備森嚴,一張八仙桌邊站著兩個人。一位身材高大的首長,操著濃重的地方口音對著一位白眉道人說道:“道長,此番攻洛,我軍付出了極大代價才取得勝利;如若此時放棄洛陽,我怕會軍心不穩啊!”
“洛陽乃中原腹地,星宿之龍脈之所在,所謂中原定,天下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如今龍脈未斷,攻者便入主中原,恐招反噬。”白眉道人看著首長,“天下易主,必先斷其龍脈,星宿未至,定都洛陽談何容易!”
“還需多久?”首長若有所思。
白眉道人略加思考道:“星宿落凡,仍難以預料,至於龍脈,半月足矣!”
首長點燃了一支香煙,深深地吸了一口,沉默片刻後說道:“天意難違啊,既然如此,定都洛陽日後再議。眼前,總部暫居何地為利?”
白眉道人看著窗外星空,輕輕說道:“貧道夜觀星象,失蹤鳳凰,已經占盡靈氣。貧道算出此上古神物曾暫留此以北——西柏坡,可借靈氣為我用之。”
次日,新華社發表評論:鑒於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之目已經達到,我軍審時度勢,於3月17日主動撤出洛陽,全部轉移至洛陽西部、南部山區休整待機。
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
同時,國民黨胡璉兵團、孫元良兵團約六個旅進入空城洛陽。半月後,解放軍再攻洛陽,6日攻克。8日,總部發出《再克洛陽後給洛陽前線指揮部的電報》,此電文後收入《毛選》第四卷。
同年5月,解放軍總部移駐河北西柏坡,並以此為據,迅速發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天下速定。
……
1972年初冬,中原伏牛山。
伏牛山位於洛陽西南部,屬秦嶺山脈。山上奇峰林立,終日雲霧纏繞,自古就有仙山之說。著名行者徐霞客曾感歎八百裏伏牛山具有華山之險、峨嵋之峻、衡山之美、黃山之秀。有詩曰:
虎蹲峰狀屈名牛,落日連村好望秋。
不為時危耕不得,一黎風雨便歸休。
然而在這山清水秀的伏牛山腳下一個叫穀村的小村莊裏,卻一反往日偏遠鄉村的寧靜,顯得熱鬧非常。
在村頭用來農忙收莊稼的麥場裏擠滿了人群,中間的台子上拉著一條用大紅紗布做成的橫幅,上麵寫著(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打倒一切封建迷信,摧毀流雲觀暨馬老頭批鬥大會。)一個看起來有60多歲穿著老舊道袍的老人被五花大綁著站在台上。
在他身後,幾個戴著紅臂章的年輕人麵無表情地看押著。
顯然,席卷全國的文化革新活動在這偏遠村莊裏,依然是如火如荼地上演著。
“都新社會了,還搞這害人的迷信,一定要好好鬥鬥他。”
“聽說開春的時候,隔壁村裏一個癡呆的小孩,就是被這馬老頭在流雲觀裏用紅線那麼一纏,就好了。應該還是有點本事。”
“哼,毛主席早說了,這些迷信的神棍,就是人民的敵人。不過,他那麼大年紀了,這麼鬥下去還有命嘛?”
台下的村民竊竊私語,褒貶不一。
“靜一靜,穀村的革命群眾們,大家靜一靜。”穀村的村長穀天平站在台子上,拿著大喇叭大聲地喊著,“毛主席早就教導過我們,現在是新社會了,我們廣大革命群眾的覺悟也應該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上來了。這個、這個封建迷信害人不淺,我們要響應首長他老人家的號召,堅決打倒象馬老頭這樣的牛鬼蛇神,橫掃一切封建迷信,堅決保護我們來自不易的勝利果實。現在,我代表村革命委員會宣布,批鬥馬老頭的遊街行動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