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淵(1 / 2)

說一千道一萬,天下傳奇代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整個閻浮界,以中洲為核心,劃分四方。

東方有道域,西方有西漠、南方有十萬大山、北方有天外天。

五洲各據一方,合稱一界,橫亙萬裏。

而故事的起源便要從道域二聖地之一的太淵聖地講起...

太淵自上古立教至今,已有千年曆史,其中門人過千。

傳聞太淵祖師是一名劍仙,時值天地大變,那劍仙自高天而降,見山川龍行虎藏,接天拔地,有九龍拱衛之勢,為道興之地,便在此立教。

並傳下三千劍道聞名天下。

故有道出天元,劍起太淵之語。世人對其推崇備至。

自弱水北望,那像一把把劍似的山峰就是太淵聖地了。

層巒疊嶂中最有名的是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及扶搖峰、天都峰和光明頂三大主峰。超越三千尺的高峰共有七十二座。

可謂是群峰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古木參天,瑞氣纏繞,祥雲遊走,仙鶴翔空,七十二峰矗立於藍天之下,殿宇巍峨精美,重重飛簷交疊,映著陽光雲彩,分外壯觀。

正所為“道無為,佛無我,儒無法”,太淵作為道庭之一,雖修劍,卻也好清淨,群峰之間,常年紫氣衝貫天地,更增神仙之想。

但今日,群峰之中,紫氣之下衝天而起的卻是清越的劍嘯,一道道紫光疾飛而來猶若一條紫龍騰越九天之上。

劍光如虹,罡風縱橫,劍氣淩厲逼人。

時而溝動地火蔓延數十裏。

時而引動天雷,煌煌天威,各種異像數不勝數。

山中猿嘯鳥鳴,四散驚逃,一陣清風過後,又恢複如常。

因為今日乃是太淵聖地開觀收徒的日子。

太淵共有真傳七十二人,合周天之數,而其中佼佼者有三:

大弟子上官無極,沒有人知道他是什麼時候加入太淵的,也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世。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沒有人知道他的神通究竟高到什麼程度。隻知道他平生從未一敗,也隻知道他出過三次劍而已。

而能夠逼他出劍者,無不是名重一時的豪傑,卻都在他出劍的同時隕落。

二弟子林青羽,行蹤飄忽,幾無人能知,乃是太淵之中最神秘的高手。

十萬大山之中率領太淵子弟,與妖族大小百餘戰,從未一敗,是名副其實的戰神。

他的臉上總是掛著落寞的神情,風塵仆仆,隻有在手握權劍的時候,才會綻放出逼人的光芒來。這個男子雖然極少與人交往,卻在太淵之中享有極高的人望,被列為第二真傳,名震道域。

三弟子北堂玲瓏乃是一名女子,有傾城之貌,劍法亦冠絕天下。她手中一柄止水劍,雖沒有上官無極的輪回之劍那麼神秘莫測,卻也極少遇到對手。

然而,她最出名的並不是劍法,而是傾國傾城的容貌。

天外天八荒雲禦樓所著《群芳譜》中品評天下女子容貌,她名列第三!為各大世家子弟所傾慕的對象。

這麼多優秀弟子出於太淵,每個有子女的父母自然都想將孩子送入太淵聖地。但太淵聖地雖然門人過千,但真傳弟子每次隻收十位。

每位真傳弟子都由當代掌教親自甄選決定。

不過近年皓蒼劍首陳玄機閉關修煉,甚少在凡世顯身,甄選的責任便落在了北堂玲瓏身上。

規矩很簡單,太淵劍道以劍道聞名天下,能接北堂玲瓏一劍者,便可過關。

聽起來很簡單,但能過關的卻少之又少。

因為北堂玲瓏那一劍名為:問心。

問心者,浮名浮利,虛苦勞神,皆藏漏無形。

接劍者,歎隙中駒,如石中火,夢中身。

甄選大會已經進行了三天,參選的人員不下千人,有道域世家子弟,有中洲皇朝王侯貴族,也有千裏趕來的散修,卻隻有寥寥數人能過關。

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各位師弟妹,這裏便是我太淵劍山,藏劍數萬,無論是內門弟子,還是外門弟子,待修為達至不惑境界時都可以來此取劍。劍器有靈,自會擇主。若日後不幸道隕,劍器也會自行飛回劍山,留待後人。”

“你們一定要記住,若境界不夠可莫貿然來此取劍,否則不但取不到劍,而且還會遭到反蝕,畢竟劍是有雙刃的。”

一山峰之下,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弟子,正帶著數名剛入門入門的弟子緩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