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朝文帝年間,古風盛行,文人墨客紛紛效仿前朝文訓,仰星迷思,抱憾人生光景轉瞬,況功名一時不可得,一世草草虛度,乃終日沉迷聲色,彈琴吟唱,世人皆道之秦淮曲。

數年來,不知多少文人倒在了歌舞妓的溫柔鄉裏,由此倒也流傳了不少名曲,傳唱於大陸,引起一陣陣浪潮。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由一落魄教書先生寫的《粱夢曲》一夢驚醒,昨日人麵初相識。要說這詩句也是普普通通,平凡無奇,之所以傳播甚廣,多半由於曲子的作者陸文柯和一位名妓的故事,這名妓的身份不是別人,是前朝皇宮的一位妃子,至於是哪位妃子,坊間傳聞也議論紛紛,其中最離譜卻也最為大眾所認同的是前朝禍妃——莞一笑。

“諸位,諸位!且聽小人一說,這禍妃,按道理說咱們大家夥還得叫她一聲福妃”一個身材精瘦,尖嘴猴腮,身高不足五尺的男人站在一個桌子上彎著腰,掃了一圈眾人說。

台下一片唏噓,禍國殃民,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個人人避之不及的東西。

那桌上的人隻管繼續說他的“諸位,咱們大家夥兒也都是經曆過前朝的,想那時,苛揺衙役,苛捐賦稅,還連年災禍,北旱南澇,哪是人過的生活啊”

有些茶客回想起那時的苦日子,愁眉苦臉砸了砸口中的茶水,已覺不是滋味。

何仁此時正走至茶館門口,聽得裏麵一道尖銳的聲音引得茶客紛紛低頭苦思,便好奇走了進去。隻聽得台下一人問“這些和那禍妃有什麼幹係?”

“禍妃之所以有這名聲可不就是禍了前朝嘛,前朝沒了,咱們大夥兒才得以有現在的悠閑日子嘛”那人一臉正經的說道。

“胡說!禍妃就是禍妃,禍國殃民!今日的坎朝乃是武帝文帝舍命打下,苦心經營的,不得混淆視聽!若人人都為亡國女如此袒護,豈不荒謬?”

眾人一看來人,乃是護國將軍何況之弟——何仁,知此人為人一身正氣,從不做附庸風雅之事,平日也是低調,隻是前幾日被禦賜婚姻,走馬迎親,眾人有幸見過一麵,麵目白淨,但難掩病怏之態啊!

“何公子啊,幸會幸會,我們一等人自然不敢褻瀆武帝文帝的豐功偉績,這禍妃之談嘛,也就是茶後笑聞,從今後再也不談就好了”一位喝茶的人恭敬的說。

何仁不想,今時今日民風已如此散漫,隻說“你我都曆經前朝戰亂,應待前朝官吏人員與眾人無異,莫再謠傳了”

“何公子說的是”眾人也點頭附和。

何仁再不說什麼,便轉身離開。

這街道兩側繁華異常,百姓安居樂業,何仁難免想起幾年前戰火連天,自己家破人亡,自己的父親就是被前朝官兵抓去在戰場上被敵兵殺死了,而母親由於過重的剝削也一病不起,最終去世了。統治者視人命如草芥,何況前幾年區區一盒禍妃的糕點就引起兩國戰亂,這種女子,嗬。何仁此時覺得義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