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麵內心的恐懼
——分裂、憂鬱、強迫、歇斯底裏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害怕與人親近:分裂人格的特征
溫柔的迫害:憂鬱人格的侵略性
渴望永恒與安全感:強迫人格的生活邏輯
天生情種:歇斯底裏人格的感情世界
有時候我們為什麼會莫名害怕?在人群中也會覺得不安全,最簡單的事情也做不了選擇,擔心和異性相處,努力相愛卻傷害更深?那正是恐懼在我們內心結著厚繭。它源自每個人的童年,又控製著我們的現在。
小孩在幼兒園或小學裏交不到朋友,像個局外人或獨行俠;青春期的半大孩子不熱衷與異姓交往,整天埋首書堆中;青年時期的人生觀一片晦澀,獨自苦思生命的意義:這些都是形成分裂人格的警訊。
幼兒初次體驗到喜愛或拒絕,被喜愛或不被喜愛,取決於母親看他的眼神,如何接觸、對待,怎樣與他相處,即使最細微的事情,幼兒也以他的靈敏來捕捉印象。與母親之間愉快的經驗是一筆財富,價值無法估計。但母親易導致幼兒形成憂鬱人格。
具有強迫性格的人努力嚐試把情感置於“手掌心”,使之處於自己能控製的情況。他們覺得感情根本不可靠,過於主觀、搖擺不定,又容易消逝。熾熱的情感更不可信,飄忽無常且不理性,愛上一個人等於暴露了自己的弱點。因此他們在付出感情時十分慳吝,不輕易流露感情,也不太願意體諒伴侶。他們在兩性關係中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冷靜和清醒。
歇斯底裏的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把性當成提升自尊心以及操控伴侶的途徑,不像強迫人格逼迫伴侶,歇斯底裏的人在性活動中體驗自己無窮的魅力。歇斯底裏的女性會濫用性,答應形同施恩,拒絕有若懲罰,把性當成一種威脅的手段。
作者:[德]弗裏茲·李曼
譯序 漫山遍開的鮮花
序言 戰勝恐懼,求得心靈和諧
“分裂人格”特征
距離
猜疑
避風港
惱人的渴慕:分裂人格的感情世界
愛與被愛
責任與情感
性與愛
奉獻與猜忌
不加修飾的憤怒:分裂人格的侵略性
目的一:宣泄
目的二:爭取
敏[gǎn]的新生兒:分裂人格的成因
不被照顧
不被關愛
過多刺激
特定環境
他們恐懼什麼:分裂人格的故事
行為怪異的音樂家
局外人(1)
局外人(2)
局外人(3)
黑白兩色:分裂人格的行為模式
淹沒
自閉
敏[gǎn]而脆弱(1)
敏[gǎn]而脆弱(2)
天才與精神異常:分裂人格的多種麵貌
天才與精神異常:分裂人格的多種麵貌
天才與精神異常:分裂人格的多種麵貌
“憂鬱人格”特征
零距離:憂鬱人格診斷
依賴感
製造親密
利他主義
自怨自艾
比親密還要親密:憂鬱人格的感情世界
像愛自己一樣愛對方
“我愛你,這與你無關”
“假如你不愛我了,那我也不想活了”
溫柔的迫害:憂鬱人格的侵略性
折磨別人
懲罰自己
學會發脾氣
寵愛或拒絕:憂鬱人格的成因
善意或敵意的寵愛(1)
善意或敵意的寵愛(2)
冷酷的拒絕(1)
冷酷的拒絕(2)
人生觀中了毒
他們恐懼什麼:憂鬱人格的故事
不敢說“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