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歐陽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波聲。空有姑蘇台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這首詞寫眼前實景,暗寓曆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台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詞加以賞析。
【解析】本詞詠史懷古,首先弄清史實,明確寫的是六朝姑蘇。其次領會意圖,體味感情,“水無情”實寫落日長江景色,但無情的不是江水,而是曆史長河,而六朝帝王之所以被曆史淘汰,正是因為他們荒淫無道,懷古是為了諷今,六朝的月又照到今人身上,“空有”一詞道出了作者唯恐今人重蹈覆轍的擔憂。
【答案】
“水無情”明寫落日餘暉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曆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複返。
“空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隻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
歲暮(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
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輕纓?
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並作賞析。
【答案】
(1)借代的修辭手法,如“煙塵”代邊境戰爭,與後文“鼓角”相對應,從視覺與聽覺兩方麵突出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借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2)虛實結合的描寫手法,如“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 朝廷誰輕纓”是作者的想象,是虛寫;“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實寫。
(3)對比的表現手法,如朝廷之臣無人請纓與江湖之士的作者“敢愛死”對比;作者高遠的心誌與報國無門對比;“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對比;“鼓角動江城”暗含戰爭前後對比;詩歌開頭“遠為客”與結尾“寂寞壯心驚”思想感情對比,等等。
好事近 陸遊
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詞寫於作者54歲時東歸江行途中。
(1)賞析上片“映一蓑新綠”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處。(4分)
(2)簡析下片中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蓑”字勾連“新綠”,“新綠”如蓑,引人聯想,近觀長短參差,遠望綿延潤澤,形象生動,“映”字體物甚細,將綠草與前句之白蘋紅蓼相互映襯,構成一幅深淺對比、冷暖交融的色彩豐富的美景,是以愉悅人心。
(2)下片緊扣江行特點,抒發了自己隻需以酒為伴,生活上別無奢求,乘風順流、隨意飄蕩、處處為家的曠達自適的情懷。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這首詩中的“渺茫”一詞在詩中有什麼含義?包含著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案】
“渺茫”一詞包含著複雜的情感,從字麵上來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蒙蒙,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悵然若失。
渡江 [明]張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
西飛白日忙於我,南去青山冷笑人。